新新聞 2025/07/03 [第2000期]:戰爭啟示錄

點閱:9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作者: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出版年:2025.07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80

附註:周刊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戰爭啟示錄

以伊戰爭讓國軍心驚 台灣扛得住斬首行動和瞄準作戰指揮中心的鑽地彈嗎?
6月13日爆發的以伊戰爭,在美國介入轟炸伊朗核設施後,最終結局如何仍是變數重重,但這場戰爭所呈現的面向,在台灣民間、官方、國軍甚至軍情圈,都各有不同的關注解讀。如對於堅持抗中保台的群眾來說,中東強權伊朗面對以軍突擊無力招架,證明獨裁國家實際戰力低下,看似強大的解放軍應也是同一水準不足為懼;國軍則關切以色列防空體系面對伊朗無人機、彈道飛彈攻擊高達9成的攔截效能,相較台灣由天弓、愛國者、NASAMS等先進防空飛彈組成,類似以色列多層次防空部署,對共軍來襲的中短程飛彈、火箭彈攔截率,有理由相信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晏明強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2000期〉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司法櫥窗 鴻海挖角扳倒鄭文燦悍將!調查局長下馬威修理 劉揚偉卻親自禮聘
  • 兩岸關係 試探大陸?前綠營高層幕僚:賴清德蕭美琴想拿「這2字」當兩岸通關密語
  • 透明政府 和山光電濫墾高雄山坡地 開發商竟與郭智輝有這層關係
  • 公共政策 政治天坪上的高鐵建設
  • 歷史一刻 美「中」對抗的序幕──中美合作所與戰略情報局的反共戰爭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