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71%年輕人自認是小確幸,29%年輕人自評是大志向。
一對7年級姊妹,來自同個中小企業家庭,都留過洋,進過大企業;如今一個留下來,一個走出去……
走出去?留下來?你的成功定義是什麼?
2009年9月,27歲的高子甯,身穿套裝、高跟鞋,提著一卡登機箱,走出馬尼拉國際機場,悶熱的氣味撲鼻而來。
這是她第一次到菲律賓,為了替家族事業找出路。她從沒想過,才來第3天,父親一句話:「嘸妳留落來看覓(台語:不然妳留下來看看),」讓她的人生坐標,從此定錨在這座南方島嶼上。
4年後,27歲的高琬婷,來到紐約一家蛋糕店,眼前偌大的透明櫥窗裡,喚起她的兒時夢想:「如果能開一間像這樣的蛋糕店,該有多好?」
這對姊妹,出生台灣典型的黑手中小企業家庭,工廠裡長大,同樣喝洋墨水、進大企業上班,卻在27歲時,開始走上截然不同的方向。 一個,走出去,獨自到新興市場打天下;一個,留下來,和男友返鄉開咖啡廳……。
她們的兩種選擇,也是這個時代台灣年輕人的縮影。
「轟、轟、轟」汽車發動引擎聲,傳遍千坪工廠。
工廠前方空地上,6輛混凝土泵浦車一字排 ,緩緩舉起臂架,車身達將近10層樓高。傍晚,工廠大門上的燈亮起,警鈴作響,泵浦車魚貫而出,前往工地灌漿。
站在泵浦車車隊前,向一群男人發號施令的,就是高子甯。
這個厲害女生,踏遍菲國700工地
她的基地坐落Google無法定位的荒地
去年8月我在菲律賓採訪,聽當地台商說,有個台灣女生獨自一人在這做工程生意,「很厲害,很少看見年輕女生做這一行!」去年底,我們尋找「台灣哥倫布」專題的案例時,這句話突然從我記憶裡浮現。
原本以為,這又是一個不滿低薪、向外走的案例,沒想到,從她身上看到的,不只是勇敢走出去的精神,還有台灣傳統中小企業轉型難題,以及這一代台灣年輕人價值觀的拉扯。
於是,今年2月,我再次來到菲律賓。我們從馬尼拉國際機場直奔工廠。途中,車子穿過無名小巷、大片農地,越過荒煙蔓草,在陣陣狗吠聲中,來到這個連Google都無法精準定位的地方。
「為什麼一個年輕女生,會到這種地方做生意?」我看著沿途景象,不禁心想。
故事,得從7年前說起。
當時,她27歲,英國諾桑比亞大學國際會計碩士,畢業回台灣,才下飛機,一坐上車,父親就告誡:「我就養妳到這天,以後妳要靠自己。」
落地3小時後,她在英國投履歷的全球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安永聯合,便要她過去面試,一週內上班,擔任查帳員,一年有1/2時間做台灣上市櫃公司海外查帳,亮眼的職務、薪水,令人羨慕。 她的人生沒有刪節號,連3小時空檔都沒有。夢想是一步步往上爬,成為上市公司財務長。
現在,她34歲,卻在人均所得僅台灣1/7的菲律賓,從事「黑手行業」,跑遍全菲律賓近700個工地,整天和司機、工人為伍。
她是菲律賓第一大泵浦車廠「Pump Pro Concrete Machinery Crop.」總經理,在當地泵浦車產業市占率達1/3,例如世界前三大購物商場、菲律賓SM集團旗下的Megamall等,就是她的客戶。(編按:泵浦車指利用壓力將混凝土沿管道連續輸送灌漿的工程用車)
她做過的工地,北起菲律賓呂宋島、南至篤信伊斯蘭教的民答那峨,事業範圍遍及菲律賓主要三大島嶼。打拚7年,公司年營收成長逾10倍。
是什麼樣的動力,可以讓一個小資女,在異國變成女英豪,一人帶領近300名菲律賓員工,在荒野中建立起一番事業?
轉折,全因為父親的一句話。
▲父母反對也要衝 美國MBA辭工作賣咖啡
▲王文華╳台商姊╳拿鐵妹:年輕人,與其主流,不如風流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商業周刊》菁英的專屬閱讀
《商業周刊》每週四出刊,是台灣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兼具深度與廣度的專題報導,提供讀者多元的知識與國際觀點。
http://www.bwnet.com.tw/
公司概覽
《商業周刊》1987年創刊,是台灣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同時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堅持「速度與深度」,以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深入的專題方式,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除 了關注台灣國內的新聞,《商業周刊》同時以強化全球的觀點、整合專業的分析與增進多元化的內容為目標,連結當地企業與世紀潮流。2005首度報導金磚四國 系列(BRICs),開啟國人對新興市場的注意,更於2009年金融海嘯週年,重返金磚現場,見證四國如何躲過風暴,走出自己的路。除了商業與趨勢,自 2003年起,連續五年推出「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系列報導,關懷社會需要幫助的族群。2009年製作「百大特色小學」專題,帶領讀者看台灣小學多元教育 如何用超越分數的方式,塑造孩子未來競爭力。
《商業周刊》屢次獲得國內外新聞大獎的肯定。包括連續獲得「金鼎獎」最佳財經時事雜誌獎、「吳舜文新聞獎」、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年度卓越新聞獎、卓越新聞獎及兩岸新聞報導獎。除了是商周的榮耀之外,更是對我們品質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