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哪一種運動才能真正對抗肌少症?
發表時間: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槓青年,先拿回人生選擇權
發表時間:2018-06-22

自從《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希....

國銀前進海外西進力道衰減  金融業戰略轉

發表時間:2021-08-11 點閱:2523
Responsive image

Photo by Kevin Ku on Unsplash

美中貿易戰後,國銀香港分行今年首季稅前盈餘比去年同期少賺39.4億元,獲利暴減,衰退幅度是近年最大,可說是警訊,顯示資金轉向,紛紛尋求更安全的避風港。

今年台灣金融業有幾個數據相當值得關注,一個是3月國銀中國分行不賺反賠,虧損0.9億元(本文未特別標註幣別者,皆為新台幣),是32個月以來首見,且累計今年第1季,國銀中國分行獲利為6.9億元、年減55.5%,獲利已腰斬。

另一個則是國銀香港分行首季稅前只賺8.8億元,獲利大減81.74%,且放款減少逾千億元、減幅近16%,這幾個數據都令人感到心驚。


 
國銀海外西進獲利大摔跤


據金管會統計顯示,國銀第1季整體海外稅前盈餘126.3億元,年減2成,創下近5年來新低紀錄。

過往香港分行為台商海外資金調度及理財中心,近年獲利都是國銀海外據點中第一名。

但由於放款減少、利差縮小,加上提存呆帳又增加,若不計入上海銀行香港子行,國銀20家香港分行今年首季稅前盈餘只有8.8億元,比去年同期少賺39.4億元,衰退幅度應是近年最大,加上放款大幅減少逾千億元,各項數據皆顯示香港政經局勢已衝擊金融中心地位,資金正在逃離中。

國銀海外分支機構獲利究竟為何摔跤,令人想要深究其原因,持續觀察金管會7月初發布統計顯示,整體國銀前5月海外稅前盈餘,包括OBU、中國大陸與海外分行,合計賺517億元,年減11%,其海外獲利貢獻占比低於4成,為35.5%。

若不計入OBU的純海外分行,包含中國大陸分行在內,合計前5月稅前盈餘132.6億元,對整體國銀稅前盈餘貢獻比重跌破1成,剩下9.1%。

進一步分拆來看,OBU稅前盈餘為384.4億元,年衰退約54.7億元,年減12.5%,由於國銀海外獲利向來以OBU為主幹,單純海外分行的貢獻相對低,中國大陸分行衰退幅度大,但金額影響較小。


 
亞洲市場獲利創近5年新低  大洋洲則表現搶眼


若以區域來看,據金管會統計,今年第1季國銀在亞洲市場稅前盈餘僅剩97.7億元,跌破百億元大關,較去年同期衰退近3成,創2017年來、近5年同期新低紀錄;其中,包括中國、緬甸、菲律賓、韓國市場等獲利年衰退都超過5成。

亞洲市場獲利衰退,多半是受到全球降息影響,造成利息淨收益減少,以及海外授信戶遭受疫情衝擊,銀行增提呆帳或轉銷呆帳,導致獲利大減。

首季國銀海外據點獲利成長最大的是大洋洲分行,即是澳洲分行首季稅前獲利8.2億元,比去年同期3.5億元,成長1.34倍,主要是放款與淨利息收入增加、呆帳提存減少所致。

另外,美國市場獲利16.9億元,年增31.67%,因當地疫情趨緩,加上呆帳沖回,使獲利增加。

歐洲市場獲利3.4億元,年成長達40%,亦有不錯表現。

政治大學金融學系兼任教授朱浩民表示,國銀香港分行和中國大陸分行獲利衰退,與政策背景有關。

在馬政府時代,當時兩岸關係貿易往來相當密切,許多台商赴中投資熱絡,帶動許多國銀紛紛跟進,到中國設立據點,業務量也與日俱增。

「但隨著兩岸關係日益緊張,台資銀行在中國授信頻踩地雷,促使金管會要求國銀強化對中國市場風險控管。」

朱浩民以金管會統計數據為例,今年首季,本國銀行對中國曝險金額為1兆5,144億元、占淨值比重為39.2%,與去年第4季相同,維持史上低點不變。

由此可見,台資銀行對中國曝險金額逐漸降低,代表銀行業者對中國市場的放款和聯貸案轉趨緊縮。


 
中港澳新設據點掛零  新南向積極設點


事實上,國銀調整海外布局策略,也反映在申設海外分支據點上。

受到疫情、美中貿易戰、兩岸僵局等政經因素衝擊,從2020年至今年4月底為止,國銀在中國、香港及澳門3大市場新設據點家數,首見全部「掛蛋」,顯示國銀在中港澳市場再投入新資源的心態已轉趨保守。

據金管會資料顯示,在2019年1月底,同意台新銀行申請赴上海新設辦事處後,再也沒有國銀申請赴中港澳市場新設據點。

截至目前為止,國銀在中國設有90個據點、香港70個、澳門3個,合計占整體海外據點比重30.9%。

國銀赴中港澳設點止步,反觀新南向則持續前進。

光是2020年,金管會就核准了8家國銀赴新南向設點,包括2家分支行、6個辦事處;今年前4月也核准華南銀行赴印尼設辦事處,顯示新南向國家的高利差、人口紅利,仍吸引國銀搶進。

累計至今,國銀在新南向市場據點已有229個,占整體海外據點比重突破4成,達到43.2%;其中,以越南的據點數最多,共57家,柬埔寨居次,為53家。

朱浩民分析指出,近年來中國經營環境不佳,勞動成本持續上升,產業結構出現質變,加上美中貿易戰烽火未歇,以及新冠肺炎造成全球供應鏈斷鏈,與蔡英文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促使許多台商轉移陣地,先轉到東南亞地區設立生產基地,也帶動本國銀行至東南亞國家新設據點。

例如,台商聚集的柬埔寨市場,據金管會統計,國銀今年首季稅前盈餘9.5億元,光一季獲利都快抵去年上半年的水準,後續獲利估將持續看漲。曾任第一銀行常務獨立董事的朱浩民說,第一銀行金邊分行已逐漸打入當地市場,授信客戶中有一半以上是當地企業,有助於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

對銀行業者來說,中國市場獲利已一年不如一年。

香港分行雖為海外獲利金雞母,卻飽受反送中運動、美中貿易戰及港區國安法等因素所擾,致使國銀授信放款轉趨謹慎,加上目前多數國銀早已赴香港設分行,自然無新增需求。

未來國銀找尋有成長潛力的新市場來布局,更顯得重要。


 
台美TIFA會談後  美國市場將有新成長潛力


自從美中貿易戰後,更多台商正改變投資的方向,從財政部公布的數字來觀察台灣5月對美國的出口,增長了27%,但總額為54億美元,數值僅為對大陸出口的三分之一。

儘管已透過「新南向政策」等辦法降低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依存度,但爭取出口多元化仍不夠。

不過,這次美台重啟TIFA對話,被台灣視為對外貿易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未來美國市場有更大的發展潛力,金融業者勢必也要跟上這一波新潮流。

暫緩西進中國、重新布建美國市場,是國銀未來海外布局的重要選項。

尤其是第一銀行、兆豐銀行、合作金庫銀行等前三大公股行庫,更將美國市場視為海外獲利重點。

第一銀行在美國的布局就相當積極,今年2月底,第一銀行休士頓分行開業,成為首家在美國德州設立分行的國銀,當地產業以生醫、航太、能源等為主,未來將積極爭取大型聯貸參與,提升海外跨境業務。

由於第一銀行在美國另有紐約、洛杉磯兩家分行與美國子行,未來將藉由串聯在美分行和子行,布建更完整的美國金融服務網。

合作金庫銀行除了西雅圖、洛杉磯、紐約分行外,也正在申設休士頓分行,並將未來營運重點鎖定新興產業的商機,及分散不動產授信風險。

兆豐銀行目前在美國有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矽谷等4家分行,同時也是公股銀行海外獲利最高的銀行,今年則瞄準國際聯貸案及台商跨國投資聯貸案的新商機。

國銀赴海外市場設點,大多追隨客戶腳步。

進入後疫情時代,在去中國化、全球供應鏈重組新局下,台商將生產基地轉移至中國以外的國家,勢必成為國銀未來海外布局重點。

「尤其是台積電、鴻海赴美設廠,其供應鏈中下游廠商也跟進設廠;銀行為服務大客戶,美國市場將是未來的重要著力點。」朱浩民強調。

從西進到新南向,如今又重返美國市場,看來資金都「主動」尋求更安全的避風港,國銀想要在海外拚出好成績,除鞏固台商外,更要懂得深耕當地客戶,才能走得長遠。

台灣金融業本質良好,若能跟上國際趨勢,勢必又有新的成長力道,近期挪威央行主權基金就大舉買進台灣金融股,持有金融股總市值至少超過200億元,不但成為買進台灣金融股動作最積極的海外主權基金,更一舉成為國內11家金融股的前十大股東,甚至入列開發金第二大股東,顯然極為看好台灣金融業者的後勢發展。

〈更多文章內容請詳:台灣銀行家 [第140期]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ervice.tabf.org.tw/T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