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哪一種運動才能真正對抗肌少症?
發表時間: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槓青年,先拿回人生選擇權
發表時間:2018-06-22

自從《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希....

看展覽:因地而生,場域的建築

發表時間:2021-09-13 點閱:2494
Responsive image
在〈忠泰美術館〉奧夫賽計畫(Off-Site Project)推出的《場域.啟發—隈研吾展》裡特別提到:「隈研吾秉持融合當地環境和文化的信念,從地方出發,其創作遍跡世界,受到建築基地周遭場域所啟發,創造出當地獨一無二的建築作品。」也透過每個場所不同的力量與能量,轉譯為建築的型態,也成為建築的力量。
 
《場域.啟發—隈研吾展》展覽主要展出有六個建築模型,好幾個都變成我的口袋名單,像是〈東京工業大學 TAKI PLAZA〉、丹麥〈安徒生博物館〉還有蘇格蘭的〈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丹地分館〉等,希望未來的某天能到建築現場體驗現地氛圍。



這次在展區「靈光乍現」的牆上遍佈建築師隈研吾在造訪世界各地時,用手機所拍下的照片,作為獲取靈感、連結場所的工具。同時在這區的影片裡,也可以看到他用「孔洞」、「傾斜」、「粒子」和「時間」四個主題,連結起靈感與場域間的關聯,也對應到這次展出的幾個模型之中。



有關蘊含「時間」的建築,是丹麥奧登色市的〈安徒生博物館〉(H.C. Andersen’s House of Fairy Tales in Odense),有著如同安徒生故事裡能跨越時間般地自由的想像力,這座猶如庭園般的博物館,每個空間流動著不同的時間,彷彿穿越著不同時空的旅行,也正是建築來表現時間的一個案例。(但庭園在截稿為止前還沒開放)
場所中,利用「孔洞」(穴)來傳遞的訊息。例如在蘇格蘭〈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丹地分館〉的設計裡,考量到建築不能成為城市的阻礙,孔洞穿越了建築,連結了城市與河川。〈早稻田大學國際文學館〉(村上春樹圖書館),建築所開的孔洞,則象徵成為進入村上春樹文學世界的入口。


於在菲律賓馬尼拉的〈祖先的智慧博物館〉裡,洞口開得更大,探討人類居住的洞窟轉化而成。



當講到「傾斜」,與垂直對立的正是傾斜,而非水平。



〈東京工業大學TAKI PLAZA〉則是利用傾斜元素來設計的案例,相對於建築往往成為阻隔,透過「傾斜」將山丘與學校各棟建築群連結一起,在視覺上成為一個良好的過渡連結空間,也因此形成建築外觀與內部空間上的一大特色。


「粒子」是極小的顆粒,不只散佈在空間與環境周圍,也組成場所。
「粒子」概念所呼應到小型場館「PAVILION」,探討結構的組成並應用在小到寵物房、茶室空間,大到建築量體,像是這次戶外的「摺箱」Oribako、小型場館裝置模型,或是利用千鳥結構的〈GC齒科博物館研究中心〉,就是這樣的實踐。


這又讓我回想起上回2018年5月在〈東京車站藝廊〉所看的「Kengo Kuma: a LAB for materials」裡,則是另一個角度以材質來重新編輯隈研吾的建築世界,也因為材質的多樣化,在結構組成上更是豐富多變;同時,又讓我想念起了旅行。



◎延伸閱讀:《Premium 東京大人味‧美の設計發見》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