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地為孩子改變:給台灣家長的一封長信
點閱:288其他題名:給臺灣家長的一封長信 給台灣家長的一封長信
作者:楊照作
出版年:2016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生活教養:CUG0043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頁數:188
字數:53417
ISBN:9789571367118
分類:親子教養  
附註:著者本名李明駿
內容簡介
我們如果懦弱,孩子就得認命!
注定被錯誤的教育體制斲喪天賦,浪費生命!
考上名校不等於擁有美好人生的入場券,
考試占據、奪走的是孩子生命成長的機會!
家長如果不能改變排名競爭的心態,
勇敢地跳脫從自家小孩利益思考教育問題,
什麼制度、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改變台灣的教育,
再好的制度都會被錯誤的觀念扭曲!
家長,別成為錯誤教育制度的幫兇!
家長,你才是改變台灣教育的關鍵!
教育影響的不只是你的孩子,
也決定我們此刻和未來將活在什麼樣的社會!
咬著牙,下個決心吧!
就算我們的孩子注定來不及獲得正常教育體制的培養,
我們都還是該有志氣地努力,
替台灣未來出現正常的教育體制盡一份心!
在《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中,楊照談及將女兒送去德國求學的心路歷程,但他從來都不相信、更不主張,將孩子送出國念書會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他真正想要指出的,是台灣錯誤的教育政策,讓台灣人只剩下兩種困境的選擇。一個是孩子要不被台灣的教育體制取消自我,將生命浪費在只能學得課本知識的考試上,另一個是得離開台灣,到異地忍受求學的孤獨與隔絕?
台灣為什麼不存在一個最簡單、最正常的選擇,讓孩子可以在自己的社會裡,受到基本的家庭與群體保護,依照自己內在的天分、能力培養知識與技能?讓孩子可以在教育過程中學會如何成為一個公民,長大後依照他的知識與技能投入建構這個社會?
台灣教育怎麼改?他認為,台灣教育要改得合理、設計出對的手段,培養民主社會需要的會思考成員,得要家長願意改變觀念、態度,明確地揚棄以考試、分數畸形扭曲教育成果的制度。更重要的是,唯有家長願意從公民立場,而不是自家小孩利益的立場,思考教育的公平性,衡量社會的利弊得失,教育才可能真正從根底改變。
「我們的教育培養出來最堅固的立場,就是為分數而學、為名次而學、為升學而學、為求職謀生、升官發財而學!教育從頭到尾都是用強迫的,拿所有外在目的做為強迫手段,從來不曾為自己而學,為了享受知識與能力而學。……我們應該鼓勵孩子記取、追求任何知識或技能上的頂峰經驗,不是對別人炫耀,而是記在自己心中、身體裡,成為一輩子的力量,不會依賴外在標準看待自己,而這才是孩子一輩子受用的能力。」 ―― 楊照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及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在News 98及Bravo 91.3主持電台節目,在「誠品講堂」、「趨勢講堂」、「敏隆講堂」、「93巷人文空間」開設長期課程。
著有:長篇小說──《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中短篇小說集──《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散文──《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尋路青春》、《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文學文化評論集──《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後台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想樂》、《想樂2》,與馬家輝和胡洪俠合著《對照記@1963:22個日常生活詞彙》《忽然懂了:對照記 @1963Ⅱ》。現代經典細讀系列──《還原演化論:重讀達爾文物種起源》、《頹廢、壓抑與昇華:解析夢的解析》、《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推理之門由此進:推理的四門必修課》、《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
Facebook
楊照
www.facebook.com/yangzhao1963
章節
- 出版序 一本遲到很久的書 余宜芳
- 作者序 改變教育所需的只是家長的勇氣 楊照
- 改變台灣教育得有狗吠火車的愚勇
- 觀念會扭曲制度,「教改」最先要改的是家長心態
- 「說一套、做一套」的教育無法教出正直、誠實的孩子
- 看不見的代價才是問題的所在
- 考試占據、奪走的是生命成長的機會
- 弄清各階段的教育目的,才可能用對教育方法
- 大學和職校不該有高下之分,性向才是重點
- 有具思辨力的人才,才有具競爭力的產業
- 課綱不是課本,是學習的最低門檻
- 真正重要的是,無法量化的自我學習和自我表達能力
- 給老師獨立教學的自由,才能教出獨立思考的孩子
- 千篇一律的教法,改變不了任何人
- 別剝奪下一代為自己而學、享受知識的寶貴機會
- 透過疑問、探討、理解的知識,才能轉化為能力
- 別給答案,給有意思的問題
- 標準答案是思考最大的敵人
- 美好的社會建基於人民有看清問題全貌的思辨力
- 鼓勵孩子追求頂峰經驗,並內化為身體一輩子的力量
- 違心之論的作文,只會造就不相信理想的世代
- 沒有看過美好的人,不可能想要追求美好
- 不只發現孩子的天分,更要教他們懂得克服和補足自己的缺點
- 從公民立場,而非自家小孩的利益思考,教育才可能改變
- 不合理的教育只會培養出犬儒心態的人民
- 建立公民社會,得從教會孩子不從自我利益的角度看事情
- 穩固的民主建立在成熟的公民與法律教育上
- 讀「書」,而不只是文章,才能建立完整的表述能力
- 有音樂和美學素養的人,才可能組成美好的社會
- 讓旅行不只是獵奇,而是美感與文化的學習之旅
- 有自我的人,才能對生活有熱情,對更好的社會有想像
- 真正享受、喜歡文化、藝術的人,才可能尊重、珍惜台灣文化
- 教育不只影響你的孩子,也決定我們活在什麼樣的社會
- 孩子成長中最迫切需要的,是認識世界有多大,意識到人的多樣性
- 附錄:《Baby Home》專訪楊照 我從孩子身上學到的,就是「尊重」有多難 張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