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視制度

點閱:1

作者:陳東園, 田易蓮編著

出版年:2017

出版社:國立空中大學

出版地:新北市

集叢名:人文學系,人文涵養領域

格式:PDF,JPG

頁數:402

ISBN:9789860528831

分類:企業管理創業  

附註:本書於2021年8月以POD方式產出

大眾傳播媒體經營結構多元化的形式,就經營所有權層面而言有公營、民營等的型態,就企業經營型態而言有平面及電子媒體等,就媒介經營內容而言,則包括了傳播社會層面的政治、地域、社會文化等,3 個面向領域的生活資訊內容;政治層面指的是各政黨團體的理念、政策能否有均等充分的傳播;地域層面指的媒介傳播功能覆蓋普及的形式;社會文化層面指的是社會中不同族群、階層或社群團體等,能否持有頻道所有權及接近使用權等(McQuail,1992;鄭瑞城,1993)。
台灣電視市場環境就技術面而言從黑白到彩色、從類比系統進入數位系統世代,就經營制度來看,從黨政軍經營獨占市場的老三台開始,歷經了媒體解嚴開放經營等共三波的媒體改革。邁入自由化市場環境後,公共電視體系逐漸呈現出清晰完整的發展型態。因此就整體的媒體市場環境形勢而言,台灣已經是進入一個完整媒體制度的社會經營世代。
準此,進一步探究公共電視的經營對社會文化經營的意義,應是就其公共媒體的角色,在多頻道電視的市場環境中,如何健全公共電視和商業電視在市場上做出競合性經營發展的模式,發揮在強勢商業電視市場中,展現多元節目內容多元獨特性(distinctive)服務特質的貢獻,才是其經營基本的意義和理念目標。亦即是,當公共電視節目在電視市場上,取得一定程度覆蓋規模與收視率支持時,公視獨特性節目內容將可有效平衡商業媒體文化邁向優質發展的方向,並進而影響商業台節目的製作品質。相對的,如果公視節目弱勢的呈現形式,則商業電視台將主導市場生態為人詬病的形式,仍將持續地對整體廣電市場及社會環境會造成傷害。
因此,期望經由本書就公共電視制度,節目經營,社會服務等,所能展現其對社會多元文化尊重,服務社會弱勢公義以及廣電媒體文化使命感等經營課題的探討,引藉各領域學者及專業人士精闢專業的闡述與論點,建構讀者對公共電視制度完整公共媒體的認知與素養,並在社會各界追求理想電視媒體經營環境與目標的號召下,我們一起透過公民參與的機制,共構(coconstucted)優質公共電視文化的經營使命!
本書得以付梓,感謝多方給予的支持參與,偏疏掛漏之處仍請先進同道不吝指教為禱。

陳東園
日本國立東京學藝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專任副教授
(第1 ∼ 5、7 ∼ 15 章)

田易蓮
輔仁大學傳播所碩士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專員
(第6章)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