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中日韓:東亞近代文明新發現. 1, 文明.風物篇

點閱:1

其他題名:東亞近代文明新發現 一百年前的中日韓

作者:金文學著

出版年:2017

出版社:大地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History:93

格式:PDF,JPG

頁數:372

ISBN:9789864021987

分類:文化風俗人類  

 

【內容簡介】
今日我們對於鄰國的歷史,持有怎樣的態度呢?對於中國歷史,我們透過教科書對其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於與中國關係密切的日本及朝鮮歷史,又了解多少呢?對於日韓兩國的近代史,我們又有多少關注呢?
筆者在長期比較研究東亞歷史過程中,對中日韓三國近代史中的重大事件、文化、藝術、社會、風俗、民眾的日常生活等方面進行劃分,並以特寫予以還原。本書共分三冊,第一冊《文明‧風物篇》、第二冊《人物‧思想篇》、第三冊《政治‧軍事篇》。
筆者希望在這本書中,能夠再發現、再思考對我們而言不太了解或者已隨風而逝的歷史場面。擺脫單一國家歷史觀點,以多國、多層次的視角,省察整體的歷史環境,重新審視東亞近代史。
【內容簡介】
今日我們對於鄰國的歷史,持有怎樣的態度呢?對於中國歷史,我們透過教科書對其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於與中國關係密切的日本及朝鮮歷史,又了解多少呢?對於日韓兩國的近代史,我們又有多少關注呢?
筆者在長期比較研究東亞歷史過程中,對中日韓三國近代史中的重大事件、文化、藝術、社會、風俗、民眾的日常生活等方面進行劃分,並以特寫予以還原。本書共分三冊,第一冊《文明‧風物篇》、第二冊《人物‧思想篇》、第三冊《政治‧軍事篇》。
筆者希望在這本書中,能夠再發現、再思考對我們而言不太了解或者已隨風而逝的歷史場面。擺脫單一國家歷史觀點,以多國、多層次的視角,省察整體的歷史環境,重新審視東亞近代史。

 

  • 作者前言
  • 1. 文明「中心」和「邊緣」的交替
  • 2. 100 年前的留學日本熱
  • 3.「白話文」的誕生
  • 4. 西方人眼中的東亞三國人的面孔
  • 5. 日本人蔑視中國人的風潮
  • 6. 近代「時間」意識的產生
  • 7. 獲得解放的近代的屁股
  • 8. 近代日本人是如何學習中文的?
  • 9. 豆腐和辛亥革命
  • 10. 近代的「身體」是怎樣煉成的?
  • 11.「新女性」粉墨登場
  • 12.「戀愛」的發現
  • 13. 百年前日本人到中朝旅行的風潮
  • 14. 所謂「性欲研究」的學問
  • 15. 近代公園 ── 殖民地文化的移植空間
  • 16.「民族」這個單詞的誕生
  • 17. 近代亞洲「學知」的熔爐 ── 日本
  • 18. 近代國旗設計背後的歷史文化
  • 19. 從「文明開化」開始的日本人的肉食
  • 20. 近代中日研究領域巔峰之作
  • 21. 百年前中國人發現的「日本文明」
  • 22. 女人的腳 ── 裹足及「天足」
  • 23. 東亞近代美女的誕生
  • 24. 席捲西方的「日本浪潮」
  • 25. 100 年前西方人所寫的中國國民性論著
  • 26. 中日韓三國火車的命運
  • 27. 中日韓三國「文人」和「武士」的行為方式
  • 28. 鹿鳴館 ── 文明開化之花
  • 29. 100 年前預測的上海萬國博覽會
  • 30. 中國近代最初的女留學生
  • 31. 日本殖民地時期朝鮮人的日常生活
  • 32. 奠定朝鮮新文學基礎的《新約全書》
  • 33. 朝鮮末期的社會真相
  • 34. 婦女第一次開始有名字
  • 35. 近代上海的朝鮮人
  • 36. 近代上海的日本人
  • 37. 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時期的建築
  • 38. 100 年前日本人對中國的「訪書」活動
  • 39.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在朝鮮的日本人
  • 40.「人種改良」成立嗎?
  • 41. 無窮花三千里華麗江山
  • 42. 祭祀敵國犧牲者的日本傳統
  • 43.「支那」的百年歷史
  • 44.「春宮畫」裡的近代風
  • 45. 近代中國精英階層的「出逃」
  • 46. 近代日本的書道和中國
  • 47. 近代後宮生活
  • 48. 紫禁城的黃昏
  • 49. 泡菜是如何在日本流傳開來的?
  • 50. 近代「中國」意識的誕生
  • 51. 從白衣到西裝
  • 52. 咖啡文化的芳香
  • 53. 近代北京和上海的對立競爭意識
  • 54.《點石齋畫報》中令人驚異的世紀末中國社會
  • 55.「新小說」的黃金時代
  • 56. 近代新聞出版業的誕生
  • 57. 韓國的報紙和日本
  • 58. 百年前的日常用品都有哪些
  • 59. 近代文明的面孔 ── 廣告
  • 60. 花鬪、名片以及賀年卡
  • 61. 百年前的漢城是如何轉變為近代城市的?
  • 62. 近代漢城市內的日本人街區
  • 63. 近代殖民地城市 ── 香港
  • 64.《論語》和算盤
  • 65. 近代中國的海外移民熱
  • 66.「國語」和近代東亞
  • 67. 近代日本的「中國通」
  • 68. 近代中韓兩國留學生的日本體驗
  • 69. 近代「漫畫」文化
  • 70. 國民與「明太」
  • 71. 近代日本的「恥部」── 女性為國賣春
  • 72. 百年前的海嘯與日本
  • 73. 近代名士與「豬尾巴」
  • 74. 近代的紀念碑
  • 75. 近代朝鮮的博物館和美術館
  • 76. 成為「東洋文庫」基石的莫理循收藏
  • 77. 日本的中國留學生街 ── 神田神保町
  • 78. 近代中國的南北文化論
  • 79. 百年前的中國人是如何認識日本人的?
  • 80. 百年前的京師大學堂是如何講授近代西方科學的?
  • 81. 近代中國語、韓國語中的日語單詞
  • 82. 浸滿淚水的「關釜聯絡船」
  • 83. 說說鴨綠江鐵路大橋
  • 84. 漢文實力即為國力
  • 85. 租界再發現
  • 86. 近代朝鮮的學校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 87. 法國人寫的《韓國書志》
  • 88.「日本鬼子」的形象是如何產生的
  • 89. 大阪博覽會的「人類館」事件
  • 90. 中國最初的近代博物館
  • 91.「音樂是改造國民性的力量」
  • 92. 中山裝是革命的象徵符號
  • 93. 百年前參考日本假名進行的中國文字改革
  • 94. 民國初期的標準國語是如何制定的?
  • 95. 朝鮮的書店、雜誌引領民族進步
  • 96. 徹底調查朝鮮
  • 97.《朝鮮古蹟圖譜》
  • 98. 日本遺留下來的殖民地朝鮮照片檔案
  • 99. 日本為何要對朝鮮土地進行調查?
  • 100. 日本是如何研究韓文的?
  • 101. 朝鮮的「七大名品」
  • 102. 對中國近代醫療衛生事業做出貢獻的日本「同仁會」
  • 103. 日本軍醫對朝鮮的記錄《雞林醫事》
  • 104. 日本在殖民地朝鮮建立的電信網
  • 105. 近代中國最早的日本記錄《日本日記》
  • 106. 通過美術培養國民感情
  • 107. 近代計量教育拉開序幕
  • 108. 日本人經營的報紙《順天時報》
  • 109. 科舉制度是如何退出歷史舞台的
  • 110. 百年前的尊孔運動
  • 111. 和紳士遊覽團同期進行的日本留學
  • 112. 修信使對日本的體驗
  • 113. 日本是如何聘用外國專家的?
  • 114. 清政府是如何聘用外國專家的?
  • 115. 被發明的傳統
  • 116. 教養文化之花 ── 女學生
  • 117. 中日韓三國近代教育的時差
  • 118. 近代道德教育 ── 修身
  • 119. 近代日本的中國書畫藏品
  • 120. 韓文開始得到普及
  • 121. 東亞同文書院
  • 122. 為朝鮮的禿山穿上綠衣
  • 123. 近代舊中國是一窮二白的嗎?
  • 124. 東亞鐵路、航路的網路
  • 125. 日本是如何掠奪朝鮮文化遺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