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中日韓:東亞近代文明新發現. 3, 政治.軍事篇

點閱:1

其他題名:東亞近代文明新發現 一百年前的中日韓

作者:金文學著

出版年:2017

出版社:大地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History:95

格式:PDF,JPG

頁數:330

ISBN:9789864022007

分類:文化風俗人類  

【內容簡介】
筆者在長期比較研究東亞歷史過程中,對中日韓三國近代史中的重大事件、文化、藝術、社會、風俗、民眾的日常生活等方面進行劃分,並以特寫予以還原。
本書共分三冊,第一冊《文明‧風物篇》、第二冊《人物‧思想篇》、第三冊《政治‧軍事篇》。
 
筆者希望在這本書中,能夠再發現、再思考對我們而言不太了解或者已隨風而逝的歷史場面。
擺脫單一國家歷史觀點,以多國、多層次的視角,省察整體的歷史環境,重新審視東亞近代史。

  • 作者前言
  • 1. 反觀東亞地圖
  • 2. 近代中日韓之間的第一次文明衝突
  • 3. 「獨立門」是從何而來的獨立?
  • 4. 中日甲午戰爭時期,朝鮮跟誰一夥
  • 5. 從下關到釜山
  • 6. 擊斃伊藤博文:二重狙擊說
  • 7. 安重根的義舉,擊斃伊藤博文早被預言
  • 8. 日俄戰爭的背後
  • 9. 日俄戰爭期間向日本提供協助的清政府
  • 10. 100 年前日本的社會主義運動
  • 11.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的實質
  • 12. 百年前日本人縝密的中國分析
  • 13. 淪為亞洲「公敵」的日本
  • 14. 痛哭的韓國
  • 15. 韓國統監部統治的明暗面
  • 16. 1910 年 8 月 22 日黃昏
  • 17. 「日韓併合」的實質是什麼?
  • 18. 「日韓併合」所表現出來的韓國缺陷分析
  • 19. 1910 年 8 月 29 日的空白
  • 20. 「被玷污的朝鮮地圖」
  • 21. 日本的「中國熱」
  • 22. 在東洋三國成為暢銷書的《大東合邦論》
  • 23. 近代中日韓三國的「亞洲主義」譜系
  • 24. 岩倉使團出訪西洋
  • 25. 清末時期襲擊日本本土計畫
  • 26. 康有為的兩副面孔
  • 27. 孫中山和李鴻章密謀「兩廣獨立」
  • 28. 日本為什麼能夠避免被殖民的命運?
  • 29. 康有為發起的「公車上書」之謎
  • 30. 慈禧太后的政治遺產
  • 31. 日本人對殖民地的「帝國」目光
  • 32. 「韓日併合」與日本向朝鮮的布道
  • 33. 為什麼八國聯軍中還有中國人?
  • 34. 暗殺時代
  • 35. 日本有識之士為何要支援辛亥革命
  • 36. 日本妓女間諜在中國進行的間諜活動
  • 37. 朝鮮皇太子的悲劇
  • 38. 革命旗幟高高飄揚
  • 39. 孫中山不在場的辛亥革命
  • 40. 辛亥革命是一場「未完成的革命」
  • 41. 為何要對袁世凱寄予厚望
  • 42. 百年前是如何評價 「辛亥革命」的?
  • 43. 辛亥革命是如何影響日本的?
  • 44. 革命黨放棄「北伐」的原因
  • 45. 百年前的中國是如何看待「日韓併合」的?
  • 46. 大韓純宗皇帝的南北巡視
  • 47. 日本曾想「統監」中國嗎?
  • 48. 伊藤博文為何要關注中國?
  • 49. 日本為何更熱衷於統治朝鮮
  • 50. 從民國到軍國
  • 51. 日本是如何評價「併合韓國」的?
  • 52. 朝鮮的文明開化為何遭到失敗?
  • 53. 永遠沉睡在異國他鄉的清朝俘虜
  • 54. 天皇的實質
  • 55. 朝鮮的抗日義兵運動
  • 56. 日本是如何鎮壓義兵運動的?
  • 57. 獲得日本人尊敬的抗日義兵
  • 58. 民國第一屆國會是什麼樣子的?
  • 59. 清末時期誕生的近代議會
  • 60. 西方人如何評價清末改革?
  • 61. 佛教僧侶參加辛亥革命
  • 62. 日本秘密製作的亞洲地圖 ── 「外邦圖」
  • 63. 日本是如何繪製朝鮮半島地圖的?
  • 64. 日本是如何偵察、測量中國大陸的?
  • 65. 為什麼會發生「乙未事變」?
  • 66. 「俄館播遷」和高宗的無能
  • 67. 殺害明成皇后者的結局
  • 68. 把東學農民運動當成戰爭謀略加以利用的日本
  • 69. 景福宮軍事政變
  • 70. 從東亞立場上觀察中日甲午戰爭
  • 71. 為什麼說清王朝難以自行阻止亡國悲劇?
  • 72. 清王朝對漢族人的不信任
  • 73. 朝鮮是如何開埠的?
  • 74. 壬午軍亂的沉重意義
  • 75. 甲申革命失敗的原因
  • 76. 歷史面紗下日本軍隊的優秀性
  • 77. 「黃帝」是如何被打造出來的?
  • 78. 近代中國革命為什麼要排斥農民?
  • 79. 支援列寧革命活動的日本
  • 80. 壓制朝鮮自主近代化進程的清政府
  • 81. 辛亥革命新解釋
  • 83. 孫中山擁有過美國國籍
  • 83. 世界如何評價伊藤博文統監對朝鮮的統治?
  • 84. 中日甲午戰爭再發現
  • 85. 日本贏得日俄戰爭的勝利,鼓舞了亞洲民族獨立運動
  • 86. 對《朝鮮獨立運動血史》缺陷的分析
  • 87. 對「抵抗式」民族主義局限的分析
  • 88. 日本是如何經營臺灣的?
  • 89. 文官總督統治下的臺灣近代化
  • 90. 播撒在臺灣的近代教育的種子
  • 91. 「東南互保」指的是什麼?
  • 92. 朝鮮為何不能自行阻止亡國悲劇的發生
  • 93. 「征韓論」的用意所在
  • 94. 誰是近代化改革的絆腳石?
  • 95. 清軍在朝鮮暴行虐施
  • 96. 義和團運動是「愛國壯舉」嗎?
  • 98. 反對侵略擴張的日本「小國主義」
  • 98. 朝鮮近代精英為何希望與日本結盟
  • 99. 朝鮮為何成為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戰場?
  • 100. 「一進會」的實質是什麼?
  • 101. 平民百姓為什麼認為戊戌變法革新派是「叛逆者」?
  • 102. 孫中山曾想把東三省賣給日本
  • 103. 百年前中日關係的「黃金時期」
  • 104. 日本帝國主義「封殺」了朝鮮語嗎?
  • 105. 統計學視角下的殖民地統治
  • 106. 對朝鮮殖民地時期的「四階段」評價法
  • 107. 袁世凱「盜取了國家」嗎?
  • 108. 孫中山的個人崇拜
  • 109. 孫中山的愚民觀
  • 110. 「乙巳五賊」是賣國賊嗎?
  • 111. 100 年前,西方是如何評價日本的?
  • 112. 100 年前,西方是如何評價韓國的?
  • 113. 為什麼部分朝鮮人對日韓併合持肯定態度?
  • 114. 日本在殖民地朝鮮建構的近代法制體系
  • 115. 「向日本學習!」
  • 116. 近代日本學者的「南北中國論」
  • 117. 日本統治時期日本人的「朝鮮民族性論」
  • 118. 中日兩國在相互理解過程中的齷齪
  • 119. 百年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