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的創新學習模式:互聯網+PBL理論與實施策略
點閱:11並列題名:New paradigm of learning : blended PBL theories and best practices
其他題名:互聯網PBL理論與實施策略 互聯網+PBL理論與實施策略
作者:林奇賢著
出版年:2017
出版社:高等教育文化出版 智勝文化總經銷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84
ISBN:9789862661741
分類:教育  SDG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附註:含附錄
內容簡介
此刻,臺灣中小學即將實施新課綱,中國大陸也正積極推動教育改革與教育現代化工程,因此,兩岸中小學教師都必須具備 Project-based Learning(PBL) 的課程設計與實施之專業能力。目前相關的培訓工作坊雖多,但坊間尚無完整且具本土化特色的參考用書。本書首先論述主題探索學習模式的時代意義與其特色,但為了迎合與因應互聯網對教育的衝擊,接著倡議新主題探索學習模式的功能與必要性。所謂新主題探索學習模式,即 「互聯網+PBL」或 Blended PBL,即將探究學習的歷程搬移至網路的虛擬學習空間,並在學習歷程中融入虛擬學習社群的功能,且為了強化21世紀所需的 5C 關鍵核心能力的培育效能,於PBL課程中引進數位敍事技術(Digital Storytelling)的應用。
在理論論述之後,作者也提出了 PBL 課程設計的實務性策略與架構,並提供了許多中外的 PBL 課程案例,讓中小學教師可以放下傳統的教案教學設計專業技能,轉化為新世代創新學習模式的設計者與實踐者,為「十二年國教課綱」的實施做好充份的準備,共同迎接新世代教育的到來。
本書兼具理論與實務,除了可做為大學教育與數位學習相關系所、或師培機構相關課程用書之外,更是中小學教師與教育專業人員設計與實施主題探索學習模式的最佳入門指引及參考用書,它更可協助兩岸中小學快速落實新世代教育的精神,並開展出具特色的創新性校本課程架構。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林奇賢
•學術專長與興趣:
學術研究領域為中小學數位學習,近年尤其對中小學的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模式與學習社群應用(Learning Community of Practice)著墨較多。工作經驗方面,除了曾擔任教育部多項資訊教育計畫指導委員,並曾主持多項科技部研究計畫之外,且曾負責多項國際中小學資訊教育合作案,經常出席國際性交流與合作會議。目前正積極建置中小學的虛擬學習環境,並推廣「互聯網+PBL」的創新學習模式,以及運用學習數據分析(Learning Analytics)技術進行教育大數據(Big Data) 應用,以營造適性與深度學習(Adaptive and Deeper Learning)的數位化學習環境。累積之中英文學術論文近一百六十篇。
•現職:
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教授、華人探究學習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數位學習學會常務理事、主持與經營行者數位學園、APEC Cyber Academy、群學網、九品俱樂部、花菓山、myPAD 等六大中小學學習網站。
•學歷:
美國印地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教育工學與資訊科學博士、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學士
•經歷:
臺南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所長暨電算中心主任、亞太經合會APEC e-Learning Strategic Plan Development 計畫主持人、亞太經合會APEC eLearning Summit 承辦人、亞太經合會2004年教育部長會議台灣代表團團員、微軟公司台灣未來學校計畫輔導教授、美國印地安納大學中國同學會會長、國立民雄高中電機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