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跨代的臺灣研究:北美台灣研究學會(NATSA)二十年
點閱:1並列題名:Crossing disciplines and generations : 20 years of NATSA
其他題名:北美臺灣研究學會(NATSA)二十年 北美臺灣研究學會NATSA 20年
作者:潘美玲等作
出版年:2016
出版社:巨流圖書
出版地:高雄市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頁數:306
字數:144854
ISBN:9789577325242
分類:文化風俗人類  
附註:含附錄
北美台灣研究學會是從台灣的民間出發,在台灣研究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扮演開創的角色;它就像一般的學術研討會,儘管二十年來的運作主力,不是學術地位穩固的資深教授,而是以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為主,但學會會員的台灣共識,卻凝聚了學會知性和感性的集體力量。
本書以鮮活的主題,串起北美台灣研究學會的歷史,卻不是刻板單調的編年記事,而是以各種主題呈現北美台灣青年研究學者的學思歷程和著述成果,探討台灣研究在知識社群的定位,也深入反省社會運動和學術運動的關係,不但為歷史留下記錄,也為後生提供典範。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潘美玲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NATSC 1998 第4屆會長
林繼文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
NATSC 1996 第2屆會長
張隆志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NATSC 1995 發起人
楊孟軒
美國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歷史系助理教授
NATSA 2014 第20屆會長
蕭新煌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講座教授
林子倫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NATSA 2000 第6屆會長
江俊宜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侯志仁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景觀建築系教授兼系主任
NATSA 2003&2004 第9屆與第10屆會長
黃丞儀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NATSA 2008 第14屆會長
曾薰慧
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助理教授
NATSA 2009 第15屆會長
李宜澤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NATSA 2010 第16屆會長
謝力登
布朗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候選人
NATSA 2013 計畫委員會長
梁志鳴
台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
NATSA 2012 第18屆會長
許菁芳
多倫多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NATSA 2016 第22屆會長
涂豐恩
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候選人
NATSA 2015 第21屆會長
鄭肇祺
卡加利大學考古及人類學系博士候選人
NATSA 2015 會議議程統籌
章節
- 序言 跨世代的新旅程:一項嚴肅的籲求 黃煌雄
- 前言 自己的歷史自己寫 潘美玲、林繼文、張隆志、楊孟軒
- 第 1 章 建構台灣與全球的台灣研究:兼談 NATSA 的特性與貢獻 蕭新煌
- 第 2 章 生生不息的台灣研究:從 NATSC 到 NATSA(1994-1999) 林繼文、潘美玲
- 第 3 章 新史學典範與知識社群的追尋:寫在 NATSA 二十週年 張隆志
- 第 4 章 反抗國家、重構社會到積極自省:北美台灣研究學會論文主題的考察(1995-2014) 林子倫、江俊宜
- 第 5 章 社會運動 ╳ 學生運動 ╳ 學術運動 侯志仁
- 第 6 章 十年之後 : 北美台灣研究學會的困境與轉變(2004-2009) 黃丞儀、曾薰慧
- 第 7 章 遠距溝通下的革命情感 — NATSA 學術語言的世代差異 李宜澤
- 第 8 章 對台灣研究 “So What” 問題的深思:從北美學術市場結構反省 NATSA 發展策略 謝力登(Derek Sheridan)、梁志鳴
- 第 9 章 改革、耕耘、蓄勢待發 : 邁向北美台灣研究的第三個十年 楊孟軒
- 第 10 章 行動公民、網路世代與台灣研究的未來 許菁芳、涂豐恩、鄭肇祺
- 附錄1 NATSC 的成立:首屆會長的回憶
- 附錄2 NATSC 發起人名單
- 附錄3 1994-2016 年歷屆「北美台灣研究學會」開會地點、主題、會長(現職)
- 附錄4 NATSC 組織章程(1996 年)
- 附錄5 NATSA 組織章程(2002 年修訂版)
- 附錄6 NATSA 登記為非營利組織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