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柯文哲獨家揭露:我如果見到習近平……
宣稱自己從頭到尾都很想幫小英
總統蔡英文在8月20日晚間結束「同慶之旅」返抵國門,隔天即傳中共挖我牆腳,台灣宣布與薩爾瓦多斷交。22日,在民進黨中常會中,蔡英文發表談話直指:「中國打壓台灣的目的,當然是企圖影響我們的民心士氣,更進一步影響國內政局和選舉結果。」
在此之前,中國官媒中央電視台播出介紹柯文哲的專題報導,稱2020年總統大選柯有望挑戰蔡英文;數日之後,央視再報台灣政壇無色勢力已漸成氣候,柯文哲、宋楚瑜可能搭檔角逐2020年總統大位。
證諸過往經驗,老共難道不清楚自己是台灣選舉的票房毒藥?捧柯抑蔡,所圖為何?
另一方面,透過蔡英文文膽姚人多的操作手筆,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公開對柯文哲叫陣:「首都市長的選舉,無法迴避國家認同的議題。」首都之戰,已被上綱到2020年總統選舉的前哨戰。
《新新聞》民調顯示,高達5成6、被視為天然獨的年輕世代,力挺主張「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競逐下屆總統,柯儼然已成蔡陣營的心頭大患。
柯文哲自己如何看待老共霸王硬上弓,當他啦啦隊?他和蔡英文有可能在2020年狹路相逢?年輕世代為何厭棄藍綠,鍾情這位怪老子?柯文哲在接受《新新聞》專訪時,面對各項尖銳提問,毫不閃躲。以下為精彩訪談紀要:
◎紀淑芳、蕭介雲、張家豪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43期〉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