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薛仁明讀論語

點閱:1

其他題名:薛仁明讀論語

作者:薛仁明著

出版年:2018

出版社:九歌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九歌文庫:1271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頁數:252

字數:71572

ISBN:9789864501663

分類:哲學  

內容簡介

學習孔子的處身之道,在逆境中仍能安定身心
了悟當下的心理狀態,在煩憂時還能保持樂觀
 
與生命相激盪,與現實相對應。薛仁明以淺顯直白的語言,多面向解讀《論語》,在孔子師生的對話間,一一尋找古人如何活得風光愉悅的奧義,再印證現代人怎樣才可以活出「樂以忘憂」的境界。
 
孔子深諳「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因應學生的生命態度大不同,答案自然不一樣。儒道與俠義精神有何共通之處?現代人要如何用儒與俠來修身養性?人生如果可以「不忮不求」,面對情感與名利的追求與渴望,心就可以不煩亂、不執著、不陷溺。人為什麼要修養?就是修一個中庸之道,修「喜怒哀樂之未發」,修到心中無事。
 
相較於弟子「修己」,孔子著力於「安人」,讓周遭的年長者都能心安,朋友間相互信任,年少之人能被關懷與照顧。在這個躁鬱的年代,可以先問自己是否心安理得、修己修了多少?讓自身成為一個自在安然的人,就是一種圓滿,如能進一步讓身邊的人安定,則能共創安穩的社會。
 
今天我們讀傳統典籍,重點不是要了解孔子是什麼思想,莊子有何哲學,而是想要治身心之道。本書引導你:
 
•「看透煩惱」——一日三省吾身是真正的反省嗎?應該心如明鏡般時時觀照,是否對誰的批評耿耿於懷,為何看這個人怎麼都不順眼,從這類經常有的煩惱省思起。
 
•「追尋悅樂」——如何才能悅、樂?一個好東西、一件好事情,讓人常常感受愉悅,我們要慢慢調整身心,讓自己和他人都能心生歡喜。
 
如果你經常為負面情緒與焦慮困擾,孔子教你積極正面的人生道理,讓我們自由自在地成為心的主人,使你能安定惶惶不定的心靈,有寬廣心胸駕馭世間百態。
 
本書特色
 
★集結薛仁明於兩岸演講、廣受歡迎的《論語》課程內容,並收錄薛老師與學員間彼此激盪的問答對談。內容活潑生動,絕對是別開生面、出人意表的「論語課」。
★原典逐句白話,講解平易近人且結合政治、教育等時事,古今對照,更能鑑古知今,在現代生活中運用。

作者簡介
 
薛仁明
 
作者,講者,行者。
 
台灣台南南邊的漁村茄萣人,係福建漳州長泰縣山重村薛氏來台第十二代。高中二年級開始,長期困惑於安身立命之道,十八歲因之休學半年。十九歲之後,有心於儒釋道三家。關注的焦點,是生命之修行與文化之重建。
 
民國八十二年起,長居台東池上鄉下。直至民國九十八年,才開始在兩岸的報刊發表文章。文章聚焦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以及個人的生命實感,長於從淺近之處,推及中華文化的核心。在禮崩樂壞的當下,總能以文化的角度切入,使人即使面對劫難,仍處處見到生機。尤其能夠將中國文化中的人間興味,在不知不覺中,給挑撥開來,霍地亮出一片寧靜祥和的天地。已經出版的繁、簡體著作,有《胡蘭成‧天地之始》、《孔子隨喜》、《天清地寧》(以上爾雅出版社)、《教養,不惑》(時報出版社)、《進可成事,退不受困——薛仁明讀史記》、《天人之際——薛仁明讀史記II》、《樂以忘憂——薛仁明論語講課錄》(以上九歌出版社)等書。
 
目前除了寫作之外,主要在兩岸講授中國文化課程。先後在北京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講授《史記》與《論語》等短期課程,也連續擔任南京審計大學三年的中國文化客席講座;並曾應台灣大學、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陽明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邀請,做過多場關於中國文化的講座。
 
至於開設長期課程的地方,有台北書院、上海恆南書院、北京辛莊師範以及包括上海、廣州、成都、杭州、北京、深圳、重慶、長沙、鄭州、石家莊、西安、濟南等等各地的機構與民間單位,課程因與生命相激蕩,與現實相對應,回響甚大。

  • 前言
  • 自序
  • 《論語》怎麼讀
  • 儒與俠
  • 顏回有靜氣
  • 修己安人
  • 管仲之仁
  • 君子儒與小人儒
  • 「經」與「權」
  • 簡易法門有副作用
  • 真實世界的反省
  • 舉重若輕
  • 儒與黃老的平衡
  • 因材施教
  • 動態平衡之道
  • 不忮不求
  • 陰陽調和
  • 孔子的大實話
  • 身邊有大師
  • 氣象大,不必純粹
  • 接地氣
  • 君不君,故臣不臣
  • 民主與民本
  • 正人君子馬英九
  • 由之?知之?
  • 風乎舞雩
  • 恕道
  • 如得其情
  • 興於詩
  • 天地之始
  • 為君難,為臣不易
  • 讀經教育
  • 道不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