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移動的生命力, 浪潮中的臺灣:第一、二屆移民工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點閱:1

其他題名:移動的生命力, 浪潮中的臺灣 移動的生命力浪潮中的臺灣 移動的生命力, 浪潮中的台灣 第一、二屆移民工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第一.二屆移民工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移民工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作者:東南亞移民工著;楊玉鶯等編譯

出版年:2016

出版社:四方文創

出版地:新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316

ISBN:9789869238113

分類:世界文學  SDG11 永續城鄉  

附註:部分內容中越對照, 中印對照, 中泰對照, 中菲對照

內容簡介
流,是肉身,也是心靈的流動。
 
他們自故土來到臺灣工作、成家或求學,與命運共舞之際,不僅求現實生活的安頓,更試圖為流動心靈尋找安頓的方法:歌唱、起舞、聚會、學習......也或者,搖起筆桿,用第一人稱寫出流動生命中的文學創作。
 
二○一三年夏季,媒體人張正、雲章伉儷,與「黑手那卡西」樂團元老陳柏偉、人類學者阿潑、作家黃湯姆等人,在幾次的熱炒店的聚餐裡,冒出了將在台移民移工的書寫「典律化」、辦一場移民工文學獎的點子。
移民工文學獎是以新移民(外籍配偶)與移工(外籍勞工)為主體。移民工文學獎即是藉由以新移民、移工為主體所生產的文字創作,呈現異地漂流、兩個故鄉、雙重血緣的文學風貌。
二○一四年,移民工文學獎首次舉辦,就像熱炒店大火快炒的生猛。
 
名人推薦
◆從出版角度切入,能讓台灣讀者更願意去了解、感受移民工的處境。──丁名慶
 
◆移工們嘗試著並成功扮演了好的文學作者朝夕在做著的是,那一名安徒生童話「國王的新衣」中的小孩,大聲喊出「國王沒穿新衣,羞羞臉。」──朱天心
 
◆充斥字裡行間的「悲慘故事」依然令我憤慨,但許多新移民工的「美麗的故事」卻也不經意地浮現腦海。──李美賢
 
◆在作品裡的字裡行間,往往會讓我們靈光一閃,窺見他們精緻而晶瑩的靈魂。──陳芳明
 
◆張開雙手擁抱世界,臺灣文學海納百川,移民工文學在此立足書寫……──翁誌聰
 
◆他鄉與故鄉的人,在文學的場域,有了對望的契機,也讓我們可以更貼近移民工的心──曾文珍
 
◆在文學獎之外,是不是還有其他我們可以為他們做的事?──黃錦樹
 
◆我們被感動著,甚至陌生地迷惑著。那同時,那些故事,透過文學的隱密換渡,就進到我們裡面了。──駱以軍
 
◆透過文學獎的機緣,我才讀到他們描寫生命百態下的獨有異族群觀點。這些俯看臺灣的眼睛,會點點滴滴一直流到心裡──蘇碩斌
 
◆細節描述非常吸引我,描寫移民工眼中的台灣,尤其是城鄉差距,非常深刻。──顧玉玲

作者簡介
東南亞移民工
 
二○一五年,臺灣約有五十八萬名外籍移以及十六萬名外籍配偶,意即,在臺灣每32人之中,就會有一位東南亞移民或移工。她/他們是共同居住這塊土地不容忽視的第五大族群;她/他們做你我不願做的底層勞動,支撐台灣基礎建設;她/他們長時間協助我們照護家中的老病殘,無眠無休;她們許多人是我們新生下一代的母親。
 
這次,她/他們透過移民工文學獎,寫下自己創作。
 
Facebook粉絲頁:移民工文學獎since 2014
 
移民工文學獎
 
移民工文學,是以新移民(外籍配偶)與移工(外籍勞工)為主體,所生產出來的文學。此刻的台灣,來自東南亞的移工超過六十萬人,婚姻移民將近二十萬人,新移民二代也已達三十萬人。這些人的文化與生命經驗,豐富了台灣,而她/他們的書寫,亦是台灣文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移民工文學獎的舉辦,即是為了鼓勵、並留下這段可貴的歷史。藉由以新移民、移工為主體所生產的文字創作,呈現異地漂流(移工)、兩個故鄉(新移民)、雙重血緣(二代)的文學風貌。
 
第一屆評審(含母語評審):
陳芳明、黃錦樹、駱以軍、丁名慶、顧玉玲、羅漪文、阮蓮香、陶雲生、譚華德、Raul Manila、Rey Asis、LeonhardBartolomeus、Agung Sepande
 
第二屆評審(含母語評審):
朱天心、李美賢、周月英、曾文珍、蘇碩斌、黃惠美、曾郁晴、陳子琦、呂曉倩、吳承泰、朱家瑜、簡郁庭、林采霓、Ayi Putri Tjakrawedana、Adihartono Wisnu、Yasinta DekaWidiatmi、Muhammad Abdullah、Justto lasoo、龔桂珠、陳彩雲、梁娜莎、金粉、Myra Liu、黃琦妮、陳輝立神父、裴氏越河、羅漪文、林淑媛
 
譯者簡介
越南文:楊玉鶯Dương Ngọc Oanh
泰文: 陳燕飛 NANYA PORNPAIBOONPONG、林真婷
菲律賓文: 陳慈治 Angelita Tan
印尼文: 葉又珊 Susan Yeh、孫珮珊 Tina 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