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

點閱:1700

其他題名: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 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

作者:羽茜作

出版年:2019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優生活:72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87995

ISBN:9789571377674

分類:親職  

內容簡介

身為媽媽,就沒有自由的可能嗎?
 
想要「成為自己」的自由,不需要不顧一切的勇氣,
只與妳想要做什麼事、喜歡做什麼事、願意接受哪些挑戰有關,
而無關乎別人希望妳成為什麼樣的人。
 
是女兒、是妻子、也是媳婦和媽媽的暖系作家羽茜,
在一次次的自我對話和練習之中,理解那些我們身上都有的壓力和眼光,
尋找有可能的,屬於媽媽的自‧由。
 
我身為母親也是女人,現在也還背負著這些包袱努力生活著,
我想從自己開始,也為女兒卸除這些不必要的重擔──
 
關於自己內心的「別人」|
從生活瑣事到更大的人生選擇,我們都會考慮到別人會希望我們怎麼做。然後當我們可以預測、甚至親身經驗到別人的要求和自己真正想要的並不一致時,就感受到被束縛的壓力和左右為難。
 
關於可以「實現」的自由|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一旦選擇了不能輕易回頭,只能努力去在這個選擇的範圍之中做改善或修正,結婚生子就是其中之一。
 
關於「原生家庭」的另一個角度|
看待過去的事情不能期盼、希望對方有和自己一樣的感受,甚至也不能追求對方的理解,而是要知道,每個人都是獨自面對自己內心的傷痕。
 
關於「婆媳」之間|
所有親子之間的問題都可以「被呈現」為婆媳問題,即使意見不和,丈夫跟自己的父母也可以不用正面衝突,只需要說是「我老婆跟我媽處不來」,就不需要為了父母的不悅而感到為難或內疚或是溝通。
 
如果寫一封信給女兒|
女兒不是母親人生的延續,母親也不是女兒未來的樣子。
我希望妳知道,我們是兩個獨立不同的個體,我會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成熟,不做妳的牽絆,而是給妳我最大的祝福。
 
名人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親職專欄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DJ琦琦醫師娘
 
(順序依首字筆畫排列)

作者簡介
 
羽茜
 
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曾獲耕莘文學獎短篇小說類首獎。
 
三十歲以前一心想和別人一樣,三十歲以後,才開始學習欣賞並接受真實的自己。覺得人一生能夠兼顧的事情極少,所以時刻要放在心上的提問,是究竟覺得什麼事情優先而且重要。
 
自己覺得最不後悔的事情是放下自由,成為母親,其次就是所有花在寫作上的時間和心力,不管別人看來是不是一種毫無收穫的浪費,自己都覺得值得。
 
FB粉絲頁請搜尋「羽茜」或www.facebook.com/babysvision
部落格 mina0302.pixnet.net/blog
 
著有《成為母親之後》(2015,時報出版)、《在婚姻裡孤獨》(2018,時報出版)

  • 封面
  • 作者序 為什麼要思考自由
  • 前言 身為母親,我心疼我的女兒
  • 後記 在最不自由的處境下,找到自己「真心想要的自由」
  • 給女兒的一封信
  • 版權
  • 封底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