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全書

點閱:1

作者:墨子原著

出版年:2019

出版社:華志文化出版 旭昇圖書總經銷

出版地:臺北市 新北市

集叢名:諸子百家大講堂:18

格式:PDF,JPG

頁數:276

ISBN:9789869746014

分類:哲學  SDG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內容簡介
 
國學經典 原味呈現
 
墨家學說的10個觀點:
■兼愛■非攻■尚賢■尚同■非命■天志■明鬼■節用■節葬■非樂
 
《墨經》的範圍,涉及到哲學、邏輯學都有研究。墨子在軍事學、工程學、力學、幾何學、光學上都有相當的貢獻,先秦的科學技術成就大都依賴《墨子》以傳。
 
墨子聽見有某國要攻人的國,就去勸止他。若勸他不聽,他便帶起一群門生去替那被攻的國家防禦。有這一著,非攻主義才能貫徹。
 
《墨子》是先秦時期墨家學派的典籍,現存五十三篇,一般認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後學在不同時期記述編纂而成。
 
墨子最重要的一句話,是「兼以易別」。他替當時的君主起一個綽號,叫做「別君」,替當時士大夫起一個綽號,叫做「別士」。他們的「墨者」,自己就號做「兼士」。兼和別的不同在:承認私有權的叫做「別」,不承認私有權的叫做「兼」。向來普通的教義,都是以自己為中心,一層一層的推出去。
 
所以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孔子講的社會倫理,都以此為立腳點。所以最要緊是一個「恕」字,專以己度人。既已愛自己,便連自己同類的人也要愛他;愛自己的家,也愛別人的家;愛自己的國,也愛別人的國。孔子講的泛愛,就是從這種論式演繹出來的。
 
本書特色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思想家、實踐家的「聖人」
本書全選了《墨子》中的重要篇章,並對它們做了注釋和翻譯。

作者簡介
 
墨子/原著
 
墨子,名翟(ㄉㄧˊ),魯國(一說宋國)人,生卒年無法確考,大約在西元前468年到西元前376年之間,即戰國初期。
 
墨子與孔子的儒家學說,並稱「顯學」。遺憾的是,隨著封建國家的統一及統治者的「獨尊儒術」,秦漢之後墨學漸漸衰微,近兩千年的漫長歷史中,墨學幾被湮沒。直到清朝末年,西學東漸,有關人士才認識到墨學的價值,經孫詒讓、梁啟超、胡適等人大力著述,墨學才為世人所重新認識。

  • 導讀
  • 墨學之根本觀念 — 兼愛(代序)(梁啟超)
  • 第一篇/親士
  • 第二篇/修身
  • 第三篇/所染
  • 第四篇/法儀
  • 第五篇/七患
  • 第六篇/三辯
  • 第七篇/尚賢上
  • 第八篇/尚賢中
  • 第九篇/尚賢下
  • 第十篇/尚同上
  • 第十一篇/尚同中
  • 第十二篇/兼愛上
  • 第十三篇/兼愛中
  • 第十四篇/兼愛下
  • 第十五篇/非攻上
  • 第十六篇/非攻中
  • 第十七篇/非攻下
  • 第十八篇/節用上
  • 第十九篇/節用中
  • 第二十篇/節用下
  • 第二十一篇/天志上
  • 第二十二篇/明鬼下
  • 第二十三篇/非樂上
  • 第二十四篇/非命上
  • 第二十五篇/非儒下
  • 第二十六篇/耕柱
  • 第二十七篇/貴義
  • 第二十八篇/魯問
  • 第二十九篇/公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