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急速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系;然而,人民幣作為重要貨幣至今尚未完全實現跨境資本自由流動及自由可兌換,這亦使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自2004年離岸人民幣發展以來,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發展進程已從結算支付,發展至投資計價及價值儲藏貨幣,當中涉及到金融、貨幣政策、離岸在岸市場協調等多項課題,如何利用好、建設好離岸市場,對推動人民幣作為全球自由使用和交易貨幣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本書共分為七篇,作者以多年經濟研究經驗,具體提出應如何建立一個開放、有深度、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離岸市場,並闡釋在金融基建、流動性補充、風險監管等層面,需要推動哪些步驟、措施,以支持人民幣成為主要國際貨幣,期望為業界、政策制定者及一眾對人民幣發展有興趣的讀者提供全面和實際的人民幣國際化資訊。
************************************************************
當前的中美貿易爭端增加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給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挑戰與機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應當抓住「大灣區」發展機遇,健全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推動在岸市場金融改革;應當配合「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促進人民幣跨境結算,全面考察「石油—人民幣」計價等各種機制設計。巴晴博士的這本專著,對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和離岸市場的發展作了充分的研究。我相信此書能為所有相關的研究者、從業人員,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啟示。
陶志剛教授
香港大學經濟工商管理學院滙豐基金教授
中國與全球發展研究所所長
************************************************************
本書全面的梳理和總結了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有效地結合政策制定者和市場的觀點角度,既包括了政策制定者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方面的政策考量,也有對市場機制建設的詳細討論,為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專業指南。
舒暢博士
彭博亞洲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