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教育:跟孩子說理的藝術
點閱:399其他題名:跟孩子說理的藝術 Reasoning talk with children
作者:胡江波著
出版年:2021
出版社:清文華泉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78532
EISBN:9789865486006 EPUB
分類:親子教養  
附註:封面英文題名: Reasoning talk with children
「我們很難想像,充滿悲情能量的父母能夠培養出自信健康、能力出眾的孩子,因為孩子還沒有起飛,他們的翅膀已經被『內疚』、『羞愧』之類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壓壞了!」
►孩子不乖乖「聽」話?因為你不好好「說」話
家長口中的「聽話」其實有兩個組成部分:
一是孩子的聽,二是父母的話,指的是孩子聽(從)父母的話。但當「不聽話」現象出現的時候,責任一般由孩子承擔,卻很少有家長會檢討自己有沒有「亂說話」!
所以「不聽話的孩子」很常見,「亂說話的家長」卻很少見!
這不是很不公平嗎?
►這樣會養出懦弱與驕橫的孩子:脅迫性說理
「要媽媽餵就沒有好吃的,冰淇淋沒有,巧克力也沒有!」
→威脅+賄賂(立足於懲罰和物質獎勵)。
家長所謂「說理有效」,其實就是孩子立刻聽話。但這種力量孩子感受得到,而且會尋找機會挑戰這種力量,長期使用會讓孩子的人格扭曲,要麼變得唯唯諾諾,要麼變得暴力和驕橫。
►小心!你是在鼓勵,還是在賄賂孩子?
【鼓勵】「我知道你能考好,因為你非常認真準備,實力變強了。」
→這是說話者對行動者的信任,會提高行動者的自信心,從而增強達到目標的動機。
【賄賂】「你一定要考好,考好了就有新手機。」
→說話者另設立一個有誘惑力的目標,用行動的結果去刺激動機。
►如何拒絕孩子的要求:轉移注意力
假設孩子在超市吵著要吃布丁,你會怎麼辦?
(X)別哭了,在商店哭讓大家看很丟臉 !
(O)你能不能去找一些你喜歡,但媽媽又忘記買的東西?
比起第一種帶有羞辱性的隱性威脅,第二種更容易讓孩子接受,既說明了不買布丁的原因,又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給了孩子一個對等的機會去滿足她當下的需求(買喜歡的東西),而且這個機會中含著幫媽媽一個忙(幫媽媽想想什麼東西沒買)的意義,孩子會非常樂意去做能夠幫大人的事情,這會讓他們有成就感!
►有限選擇法:讓孩子從說「No」到說「Yes」
「想不想吃蘋果?」「不想!」
如果你想要改變孩子「不想」的局面,你可以這樣問:
「你要吃紅蘋果還是綠蘋果?」
第二種問法就是「有限選擇法」,它將孩子的思維引到「要吃什麼樣的蘋果」上,而不是考慮「吃不吃蘋果」。「有限選擇」的目的是讓孩子自我做主,有被尊重的感覺,同時能讓局面不因選擇而失去控制。
【本書特色】
優質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提供對孩子的思維和人格塑造起積極推動作用的各種經驗,而這些經驗大部分來自生活,來自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與日常對話,來自父母的「無心插柳」。
本書用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理論去分析說理性語言現象的結構和內涵,用真實案例手把手教你怎樣用說理性的語言向孩子傳遞有益的資訊,從而培養他們敏銳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合乎社會規範的行為習慣。本書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提高與孩子的交流溝通能力,具有深刻的啟發和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