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是秦相呂不韋召集門下食客三千人所著。以道家法天地為總綱,融合眾家所長、形成了包括政治、經濟、哲學、道德、軍事丶濃業各方面的理論體系,肯定並尊崇揆天道、察地道、覽人情的順天應人思想,同時又更加王張去王動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積極有為地進行社會活動。全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三個部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約二十萬字。十二紀王要論述天時,八覽王要論述人事,六論則王要間釋地理。知識範圍涉及易學、陰陽、五行丶干支丶養生、軍事學、政治學、音浬、星象、農業生產、氣象、自然、歷史、地理、工藝丶機械等多個方面。如今,它已經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光陰,是中華民族的一份珍貴遺產。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呂不韋
呂不韋( 西元前292年~前235年) ,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圓濮陽(今河南省滑縣) 人。蜀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囤丞相,姜子牙23 世孫。早年經商於陽翟,扶植秦國質子異人回國即位,成為秦莊襄王,拜為相园,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帶兵攻取周圓、趙圓、衛园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併六园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莊襄王去世後,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為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受到繆毒等叛亂牽連,罷相巋圓,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呂不韋死於秦始皇十二年(西元前235年) 。此書十二紀之末有「序意」一篇的殘餘。首稱「維秦八年」,當西元前239年。由此可見成書的年代。
呂不韋
呂不韋( 西元前292年~前235年) ,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圓濮陽(今河南省滑縣) 人。蜀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囤丞相,姜子牙23 世孫。早年經商於陽翟,扶植秦國質子異人回國即位,成為秦莊襄王,拜為相园,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帶兵攻取周圓、趙圓、衛园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併六园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莊襄王去世後,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為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受到繆毒等叛亂牽連,罷相巋圓,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呂不韋死於秦始皇十二年(西元前235年) 。此書十二紀之末有「序意」一篇的殘餘。首稱「維秦八年」,當西元前239年。由此可見成書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