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說新語. 三, 台灣主體性教育

點閱:1

其他題名:台灣主體性教育

作者:史英作

出版年:2021

出版社: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47282

EISBN:9789860637144 EPUB

分類:教育  SDG5 性別平權  

系列書: 史說新語,本系列共2本

史英,作為台灣的教育改革實務家,深知傳統教育的舊包袱有多大,也汲思要如何擺脫包袱,成就新教育。在「史說新語三—台灣主體性教育」一書中,史英提出對於台灣主體性教育的十大主張,並直攻中華文化所造成的教育弊端,同時整理批判思考的教學方法。

「台灣,從過去多年被打壓的悲情中,正要走到台灣這塊土地的正中央,變成人們論述與思維的重心;台灣人,從過去多年威權統治的陰影中,正要站起來學著自己當家作主。」史英所提出的台灣主體性教育,正期待著與社會對話,一同開創出台灣新世代的教育思想。

台灣主體性教育的主張

一、以「人的主體性」為基調,彰顯「台灣主體性」。
二、從「台灣主體性」出發,追求全面的教育改革。
三、根據既定教學內容,搜尋本土素材做為例證或載體。
四、根據已有的本土素材,發掘其中的基本原理及深層意涵。
五、站在台灣主體性的立場,活化現有或傳統教材。
六、去除禁忌,如實呈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真正面貌。
七、改變單向傳授的方式,啟動「對比和對話」的教學機制。
八、釐清時空距離,重建課程結構。
九、重建師培課程,重整師培機構。
十、敞開心胸,展現氣度,與社會各界對話。

史英

  • 封面
  • 人本和民主(上)
  • 人本和民主(下)
  • 「思辯式教學」與「太陽花講習會」
  • 是誰把小孩教成這樣?
  • 應該多教中國史
  • 出賣靈魂的勾當
  • 為什麼是「背影」?父親節「敢」言
  • 笨拙的足印
  • 房思琪的國文課
  • 科學素養是救國之本
  • 台灣主體性教育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