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簡介
編輯手札
拾繪金融
名家觀點
掌握時代契機 開創金融新局《許嘉棟》
創新信用分析體系 因應動盪債市《段錦泉》
金融脈動
紓困後 希臘困境仍未解《鄭貞茂》
兩岸特色金融 四重點三主軸《黃齊元》
封面故事
陳冲領軍拚富民經濟《蘇秀慧》
陳裕璋 強打兩岸特色金融《李淑慧》
劉憶如 開源節流健全財政《陳美珍》
尹啟銘 推自由經濟示範區《徐碧華》
施顏祥 衝刺產業結構化《江睿智》
稅改 拚就業 助產業升級《林建甫》
經濟注入活力 讓民眾有感《王健全》
財經掃描
職場新哲學 換位置前先換腦袋《張雅惠》
政策論壇
金融消保法上路 金融業謹慎因應《陳美君》
法條具彈性 業者妥善拿捏《林國全》
七議題聚焦 產官研獻策《陳美君、李怡男》
法說金融
金融消費評議機制 效率公平兼具《李智仁》
金融人物
林國全:金融消費評議中心 中立最重要《邱金蘭》
產業情報
製造業景氣 Q2回穩《孫明德》
四大產業罩烏雲 銀行警戒《呂淑美》
太陽能急單到 好兆頭《何易霖》
DRAM廠慘虧 轉型求生《何易霖》
面板廠 今年挑戰仍大《蕭君暉》
LED高喊2012照明元年《詹惠珠》
特別企畫
三大信評補破網 重振公信力《扈企平》
去信評化 金管會擬大修法《陳怡慈》
規避信用風險 信用保險給你靠《施燕》
電子商務
行動支付時代 銀行搶商機《呂淑美》
未來…出門帶手機,卡片拜拜《扈端華》
金融走廊
服務業發展 應緊密接軌國際《葉國俊》
兩岸視窗
大陸金融工作會議 啟動八大部署任務《編輯部》
人文風尚
蔡明興買畫 無心插柳《呂淑美》
交流平台
台灣爭取人民幣中心能達陣嗎?《黃勁堯》
好書分享
觀察景氣 你需要新地圖
羅斯福新政功過 大批判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台灣金融研訓院經過一年的規劃,已於9月下旬出版一本屬於台灣銀行家及金融家的專業刊物―「台灣銀行家」雜誌。這是一本實務性刊物,重點將擺在銀行金融及兩岸金融事務。有關本雜誌之宗旨、架構與內容之規劃謹說明如下:
近幾年美國次貸風暴引發金融海嘯,又逢兩岸經濟金融之交流開放加速,我國面臨金融情勢日益複雜且變化快速。經本院董監事會議及研訓指導委員會決議,規劃一契合台灣金融產官學界需求高水準實務性雜誌,作為探討台灣金融發展、金融政策與國內外重要金融議題,提供金融產官學界交流意見之平台。本雜誌名之為「台灣銀行家」雜誌,發行主旨如下:
一、讀者設定與內容定位
「台灣銀行家」雜誌主要訴求對象為金融界產、官、學、研相關人士,而議題選取以當前重要金融議題、熱門事件或具前瞻性、啟發性之發展思考為主。內容定位將以深入淺出、強調實務導向與高可讀性為原則,以協助讀者掌握金融情勢變化、重要政策,以及金融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
二、組織架構與內容規劃
本雜誌之組織架構包括:發行人、總編輯、編輯顧問小組、編務顧問小組、編輯委員會、特約撰述、編輯工作小組及承編團隊。其中編輯工作小組由本院金融研究所同仁組成,承編團隊則由經濟日報專業編採人員擔綱。
目前本雜誌所規劃的單元,有編輯手札、拾繪金融、名家觀點、金融脈動、封面故事、政策論壇、新知講堂、兩岸視窗、寰宇瞭望、法說金融、人文風尚等。本院將延請知名學者專家擔任本雜誌的特約撰述,輪流執筆撰文。
三、出版發行
本雜誌初期為雙月刊,免費贈閱份數約三千份,並同步出版網路版。創刊號於98年9月30日出刊,並自99年1月起改為月刊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