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衛生
點閱:1其他題名:殯葬衛生學
作者:劉嘉年, 林高永, 陳玟秀編著
出版年:2020
出版社:國立空中大學
出版地:新北市
集叢名:生活科學系,生命事業管理科
格式:PDF,JPG
頁數:226
ISBN:9789869856669
分類:公共衛生  SDG3 健康與福祉  
附註: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原課程名稱: 殯葬衛生學 2023年8月修訂再版2刷
殯葬衛生學屬於殯葬學的應用自然科學領域,主要關切遺體處理的相關公共衛生問題。遺體的妥善處理一方面可避免疾病的滋生蔓延,另一方面可以讓亡者在世人心目中長存,有其意義與重要性。嚴格來說,「殯葬」
只是一個通稱,其實在殯葬活動中至少包括了「殮」、「殯」、「葬」三個階段,以往殯葬衛生的探討,大致是以遺體處理為主軸,特別是遺體防腐,偏重於「殮」這個階段,鮮少探討有關「殯」與「葬」的公共衛生問題。
因此,在「殯」或是「葬」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環境衛生問題,例如:燒香祭拜、焚燒紙錢、庫銀、火葬或土葬的污染問題以及防治的方法,都應該納入殯葬衛生學討論。
相較於美國殯葬教育學程,強調化學、防腐、微生物學、遺體修補等課程,台灣的殯葬教育一直是以生死哲理、禮俗與儀式課程為主,因此,較缺乏公共衛生相關專業的訓練,所以,在課程中融入基礎人體與遺體的生理與解剖內容,對於促進對人體的認識十分必要。而由於殯葬業者的公共衛生專業知識不足,可能使得相關從業人員在面臨高風險性的健康危害且缺乏防護下,遭受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與心理的危害而渾然不知,所以,認識殯葬專業可能遭遇的各式職業健康危害與防護,特別是對於傳染病的傳染途徑與防制觀念,十分重要。此外,有鑑於殯葬業與「死亡」事件密切相關,生命統計中的十大死因與平均餘命等數據,更是報章雜誌中常引用的名詞,生命統計是建構台灣民眾整體健康與死亡狀態的有利工具,也是公共衛生的基礎,因此,殯葬從業人員有必要知道相關生命統計的意義與重要性。
綜上所述,本書的殯葬衛生學共分為八章探討以上議題,希望透過理論與實務的介紹,讓學習者了解殯葬專業須具備的基礎人體與遺體之解剖生理知識,認識殯葬相關的死亡統計與死亡證明書的內容,理解殯葬專業相關的傳染病防制與降低職業健康危害的方法,以及知道祭拜與喪葬過程可能衍生的環境衛生問題與因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