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 2012/09/24 [第822期]:醫生說不出口的祕密醫療險你買對了嗎?

點閱:30

作者:今周文化編輯部編著

出版年:2012.09

出版社:今周文化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34

附註:週刊

本期內容簡介

二代健保新措施 醫療品質大縮水
醫生說不出口的祕密 醫療險你買對了嗎?

你可能知道,二代健保將從你的薪水和利息擠出補充保費,但你應該不知道,更嚴重的是你看病的品質也正逐漸下滑。一個源自健保局兩年前導入的DRGs支付制度,正讓你在醫院的檢查項目不知不覺減少,甚至淪為醫院拒醫的「人球」。一位醫生無奈而說不出口的祕密,他們其實想說的是─醫療制度改變了,你應...

這是一位公立醫院醫生的心聲:

在DRGs支付制度下,你要有比較好的品質,你要病得有尊嚴,未來,你自己要負擔的額度一定會越來越多。

現在民眾求償意識高漲,完全不容許我們誤診,為了不誤診,我們只能做更多的檢查去確認病情;但在DRGs支付制度費用管控下,未來只針對該次入院主要病情做檢查,減少醫療資源浪費。這聽起來很合理,只是對我們來說,為了減少被告的機率,降低病人看診的品質是必然的趨勢。

疾病的判斷與處理是很複雜的。例如,有一位高血壓、糖尿病的老先生說他肚子痛,還沒實行DRGs支付制度前,經過再多的檢查,我們也只敢斷定有八成機率是盲腸炎,有兩成可能不是。但家屬無法接受那兩成的風險,只要誤診,我們就可能被告,為了這樣,我們必須做更多檢查,甚至有時連電腦斷層都要做。

雖然DRGs支付制度針對不同年齡層、有複雜疾病的族群給醫院的支付都不一樣,但差距不大,只要做更精密的檢查,絕對超過DRGs支付制度給這個疾病的預算上限,超過的成本醫院必須吸收。

如果我手上多數病人在醫治後都超過預算,醫院會來檢討我的績效,未來有複雜症狀的病人來看診,我到底該不該收?

雜誌簡介

《今周刊》最專業的財經雜誌

產經訊息的先驅
十餘年來,《今周刊》持續報導第一手的財經資訊與產業動態。從國際趨勢、政治經濟情勢、產業動態到個人投資、理財規劃及社會文化資訊,《今周刊》都由最專業的新聞團隊為讀者揭露最新的變化與發展。

國際大師的認同
國 際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日圓先生神原英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菲爾普斯(Edmund S. Phelps)、亞洲經濟學家陶冬、中國經濟學者胡祖六…都曾應《今周刊》邀請赴台演講,開展台灣讀者的國際視野。

專家名人的思想
在 專家部分,除了有《今周刊》發行人、台灣知名財經專家謝金河每期提供獨到見解外,更邀請了Mr. Taiwan-谷月涵、經濟趨勢大師陶冬、知名商管學者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以及王偉忠、劉黎兒、黑幼龍、呂宗耀等各界名人撰寫專欄。讓讀者 能透過專家的眼睛,看到產經發展的脈動。

全球趨勢的視窗
在與國際接軌上,《今周刊》與全球發行量第一的財經雜誌-美國彭博商周 〈Bloomberg Businessweek〉,以及日本東洋經濟週刊〈Weekly Toyo Keizai〉合作,獨家授權翻譯轉載,藉此提供《今周刊》讀者更多、更全面的國際議題,以及更前瞻的財經趨勢與產業動態。

橫跨領域的服務
《今周刊》為提供更全方位的服務,針對經常奔波往來的商務人士推出數位內容。《今周刊》也製作投資知識、子女理財教育、女性理財、生涯規劃等特定主題之各類專刊,以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 話題人物 二〇一二年醫療奉獻獎得主──愛滋病患者、藥癮者的守護天使 莊苹用癡情換真情,只為多救一個人
  • 金融圈 保守氛圍當道 IPO表現平淡 法人轉進低風險類股 巨額交易創新高
  • 兩岸風雲 仇殺、車禍、美國間諜 中共十八大幕後的人事鬥爭 習近平抱病十四天 權力治好了他?
  • 彭博商業周刊 開發全電動車、太陽城、太空船 穆斯克 賈伯斯與洛克斐勒的綜合體
  • 今選 誰製造了高利貸? 中國民間信貸紊亂的禍首
  • 健康人生 驗出癌症指數卻是子宮內膜異位 抽血驗癌不能判定罹癌
  • 縣市巡禮 台灣新活力》台南.杞果園文旦 投入一世熱情 父子兩代囊括狀元文旦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