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誰殺了太陽能?
6年募資2200億元 台灣股民幾近血本無歸
曾經,有一群人懷抱著夢想,石油耗盡、氣候變遷考驗人類存亡,他們做的太陽能電池將能拯救世界。如今,這個夢,碎了。當太陽能從明星產業變慘業,連台積電都棄守茂迪,台灣太陽能產業為何六年燒光上千億元?一個太陽能廠前財務長的控訴,揭開台灣太陽能廠不能說的祕密。
台南工業區裡,一家太陽能公司的作業員拿著掃把掃地。他照常輪班,工廠裡的機械卻沒在運轉。「最近這一個月,生產線關了一半。」這名年輕的作業員說,他所屬的公司專門生產太陽能多晶矽電池,成立於二○一○年──那是太陽能產業輝煌的年代,公司訂單接不完,產能二十四小時滿載。
半年虧掉近一八五億元
如今開始募資償還銀行債務
但現在,產能利用率不到五成、作業員打雜。「我們公司算不錯了,還能領薪水。有些公司已經叫員工……『先休假』。」他不敢說「無薪假」,深怕這三個字太過精準地描繪出這個產業的慘況。
畫面轉到台積電內部,上半年來台積電為了是否繼續投資太陽能,已經討論了好多回,「原本傳出要收掉的是(台積太陽能公司董事長)蔡力行在做的薄膜太陽能,誰知最後是在多晶矽收手,棄守茂迪。」業內人士不諱言,太陽能產業的慘況,連台積電也搖頭。
你一定很疑惑,格陵蘭島的冰山快速融化,海平面不斷上升,上周石油價格每桶突破一一○美元,地球的能源正在耗盡,我們需要太陽能啊!是的,我們需要太陽能,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替代能源;即使如此,我們的太陽能產業卻半數面臨嚴重虧損,光是今年上半年,二十九家上市櫃太陽能廠就虧掉近一八五億元,只有三家賺錢。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今周刊》最專業的財經雜誌
產經訊息的先驅
十餘年來,《今周刊》持續報導第一手的財經資訊與產業動態。從國際趨勢、政治經濟情勢、產業動態到個人投資、理財規劃及社會文化資訊,《今周刊》都由最專業的新聞團隊為讀者揭露最新的變化與發展。
國際大師的認同
國 際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日圓先生神原英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菲爾普斯(Edmund S. Phelps)、亞洲經濟學家陶冬、中國經濟學者胡祖六…都曾應《今周刊》邀請赴台演講,開展台灣讀者的國際視野。
專家名人的思想
在 專家部分,除了有《今周刊》發行人、台灣知名財經專家謝金河每期提供獨到見解外,更邀請了Mr. Taiwan-谷月涵、經濟趨勢大師陶冬、知名商管學者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以及王偉忠、劉黎兒、黑幼龍、呂宗耀等各界名人撰寫專欄。讓讀者 能透過專家的眼睛,看到產經發展的脈動。
全球趨勢的視窗
在與國際接軌上,《今周刊》與全球發行量第一的財經雜誌-美國彭博商周 〈Bloomberg Businessweek〉,以及日本東洋經濟週刊〈Weekly Toyo Keizai〉合作,獨家授權翻譯轉載,藉此提供《今周刊》讀者更多、更全面的國際議題,以及更前瞻的財經趨勢與產業動態。
橫跨領域的服務
《今周刊》為提供更全方位的服務,針對經常奔波往來的商務人士推出數位內容。《今周刊》也製作投資知識、子女理財教育、女性理財、生涯規劃等特定主題之各類專刊,以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