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ul rhzyal Tayal?開山打林?: 逆寫北臺灣客庄形成史

點閱:1

其他題名:qmul rhzyal Tayal開山打林 逆寫北臺灣客庄形成史

作者:羅烈師, 陳龍田, 梁廷毓, 劉柳書琴, 羅文君, Iban Nokan 著; 羅烈師 主編

出版年:2022

出版社: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族群與客家系列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186506

ISBN:9789865470388

EISBN:9789865470470 EPUB

分類:歷史  

附註:111年9月初版二刷

搶奪泰雅土地?還是開發山林?
在眾多以客家為主體的地方論述中,如何重新定義原住民?
 
  這是一部關於土地控制權的轉移歷史,一場原客展開新對話的文化運動,行動者大至世界體系下的傳統王朝、殖民帝國或當代國家等不同形式的政權統治者,中經具有武力的聯合拓墾組織、非武力的跨國公司或部落村社家族等,小到掙扎求存的個人。
 
  本書從方志書寫、集體記憶與空間聚落等三個視角,重新檢視北臺灣原客交界聚落之歷史及其書寫,以回應原客互為主體的呼籲。書名採泰雅語與客語並列,泰雅語「qmul rhzyal Tayal」意謂搶奪泰雅土地、客語「開山打林」為開發山林之意,期透過此表達以揚棄漢人中心開發史觀,使原客互為主體,傳遞本書重新共同書寫客庄聚落形成史的企圖。
 
  「逆寫」一詞,則是後殖民文學理論的語彙,被殖民者以殖民者的語言書寫殖民經驗時,不得不力求跨越語言與文化的障礙,重建自身文化主體。對臺灣原住民族而言,固然是藉由「逆寫」建構自身文化主體性;對客家而言,「逆寫」則是擺脫開發史觀。本書之所以逆寫,即是為了反思在眾多以客家為主體的地方論述中,如何重新定位原住民族。
 
  ▍逆寫視角
 
  1. 檢視方志原住民族書寫的前因後果,並據此「史蹟保存」與「史觀重構」的原客互為主體敘事建議。
 
  2. 蒐集北臺灣近山地區與山地提及或描寫與原住民族相關事蹟的公眾文字資料,發現指涉原住民族的用語呈現的樣態。
 
  3. 以泰雅耆老口述為主要材料,探討昔日原漢通婚、交易、衝突的互動,反思泰雅耆老對獵首記憶的觀點,及其在當代族人詮釋中的意涵。
 
  4. 關切一百多年前尖石前山的重大歷史事件,在山地國家化過程中的應變身影,地景改造為何能淡化衝突記憶?
 
  5. 旮旯牌(新竹縣尖石鄉嘉樂村內)作為在山地治理框架下應被排除的特例,其居民如何在制度與經濟開發計畫的結構縫隙間求生?
 
  6. 以三峽大豹社為例,闡述從「蕃地」變成漢人街庄的過程,進而主張原住民族領土觀念來思考,我們需要一部高於/等於憲法層次的鉅觀視野,重新逆寫客家重點發展區之各客庄形成的歷史。
作者簡介(依文章先後順序)
 
羅烈師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
 
陳龍田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際客家研究中心專任助理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
 
梁廷毓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博士班博士生
 
劉柳書琴
 
  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羅文君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專任助理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
 
Iban Nokan
 
  考試院顧問
  國立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地域文化研究專攻博士課程修畢
 
主編者簡介
 
羅烈師
 
  臺灣新竹湖口人,母語為海陸腔客語。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以傳統地方社會之延續與轉型為核心關懷,藉由宗教信仰、文化資產、社區營造、語言傳承、博物館蒐藏與展示等面向,投入臺灣與馬來西亞之客庄研究與社會實踐。
  • 目錄
  • 代序/楊長鎮
  • 導論/羅烈師
  • 北臺灣原客鄉鎮志的原住民族書寫分析與建議/羅烈師、陳龍田
  • 北臺灣原客關係相關公開文字資料蒐集介紹與分析/陳龍田
  • 桃園、新竹沿山地區泰雅部落的原漢族群互動記憶/梁廷毓
  • 梅嘎蒗社的苦難:櫻花林下的內橫屏山隘勇線抵抗記憶/劉柳書琴
  • 由縫隙出發的歷史:旮旯牌聚落的形成與離散/羅文君
  • 原住民領土權、空間政治與轉型正義:以 Tayal[Bngciq] (泰雅族大豹社群)為例/ Iban Nok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