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山地日記:橫越合歡山兼記太平山 大元山之行

點閱:1

其他題名:橫越合歡山兼記太平山 大元山之行

作者:程兆熊著

出版年:2023

出版社:華夏出版

出版地:新北市

集叢名:程兆熊作品集:009

格式:PDF,JPG

頁數:166

ISBN:9786267134603

分類:散文  

余自民國四十四年暑期起,即偕同臺中農學院園藝系師生,從事高山族所居山地之園藝資源調查。此原為一科學工作,然余竟挾「禮失求諸野」與「五月渡瀘」之懷以往,如此三年,不以為苦,亦不以為險。惟同往之師生,同此苦,同此險,且無一失,誠萬幸也。
作者簡介

程兆熊(1907—2001)江西貴溪縣人,出生於理學世家的三板橋,當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更是當代思想實踐家、臺灣有機農業及生命科學園藝先驅,被譽為「臺灣蘋果之父」。
幼啟蒙於邵子固先生,從父親習算術,入中山大學物理系轉園藝系,獲法國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及凡爾賽園藝學院工程師。曾棄筆從戎參加抗日戰爭,先任青年學生幹部訓練團主任教官,繼任軍委會軍訓部專員視察東南西南八省,期間發表﹤儒家思想與國際社會﹥一文,後以川滇特別黨部書記長身份負責滇越鐵路接管事宜。曾創辦《國際譯報》、《理想與文化》刊物及自強日報,曾行文陳誠副總統建議設立中國哲學研究所以樹立社會文化重心。抗戰後歸鄉於鵝湖書院.創辦私立信江農業專科學校(後改農學院)任校長。繼於香港與錢穆及唐君毅等人共同創辦新亞書院,臺灣任教八年後,借調香港中文大學任新亞書院訓導長、中文系主任。
在臺灣歷任臺中農學院(中興大學)教務主任並創辦園藝系,為中興大學第一任園藝系主任並促成園藝館之建設,兼任東海大學中文系《論語》教授,臺灣大學農學院客座教授,並協助促成台大山地農場春陽場地之取得。由香港復回臺後任文化大學園藝系主任、農學院首任院長,並主持實業計畫研究所碩博士班,晚年教授哲學、儒道與禪學,畢生以復興鵝湖書院為職志。
受當年農復會支持,帶領師生連續五年做臺灣山地園藝資源調查、建霧社山地實驗果園,帶領中興大學、臺灣大學、文化大學園藝系,做中橫、北橫、南橫沿線落葉果樹生育情形調查,且參與耕者有其田的臺灣平地鄉村督導。臺灣山地落葉果樹種植之創舉、清境武陵福壽山農場、石門水庫原風景設計、溪頭遊樂區大學池等皆出自其手,曾獲中華農學會頒贈「功在園藝」。
著有《禪宗智慧與風姿》、《憶鵝湖》、《完人的生活與風姿》、《世運之轉—美國與臺灣兩岸》、《世運之來—中國文化及歷史大勢》、《中國文話文論與詩學》、《寒山子與寒山詩》、《論中國庭園花木》、《中國農業論衡—新農業哲學》、《中華園藝史》、《四書大義》、《五經大義》、《儒家教化與國際社會》、《儒家思想—性情之教》、《道家思想—老莊大義》、《臺灣山地紀行》、《高山族中》、《山地書》等近百種農禪文哲儒道相關著作。
 
                                 59人文空間主持人 李惠君 編撰
 
  • 前言
  • 七月五日 星期五 下午雨
  • 七月六日 星期六 下午小雨
  • 七月七日 星期日 晴
  • 七月八日 星期一
  • 七月九日 星期二
  • 七月十日 星期三
  • 七月十一日 星期四
  • 七月十二日 星期五
  • 七月十三日 星期六
  • 七月十四日 星期日 晴
  • 七月十五日 星期一 天晴 傍晚雨
  • 七月十六日 星期二 先兩後晴
  • 七月十七日 星期三 天晴
  • 七月十八日 星期四 天晴
  • 七月十九日 星期五 天晴
  • 七月二日 星期六 天晴
  • 七月二十一日 星期日 天晴
  • 七月二十二日 星期一 天晴
  • 七月二十三日 星期二 天晴
  • 七月二十四日 星期三 天晴
  • 七月二十五日 星期四 天晴
  • 七月二十六日 星期五 天晴
  • 七月二十七日 星期二 天晴
  • 七月二十八日 星期日 天晴
  • 七月二十六日 星期一 天晴
  • 七月三十日 星期二 天晴
  • 七月三十一日 星期三 天晴
  • 八月一日 星期四 天晴
  • 八月二日 星期五 天晴
  • 八月三日 星期六 天晴 傍晚雨
  • 八月四日 星期日 天晴 上午微雨
  • 八月五日 星期一 天晴
  • 八月六日 星期二 昨夜雨今日晴
  • 八月七日 星期三 天晴
  • 八月八日 星期四 天晴
  • 八月九日 星期五 天晴 下午一陣雨
  • 八月十日 星期六 天晴下午陰
  • 八月十一日 星期日 天晴 傍晚雨
  • 八月十二日 星期一 天晴
  • 八月十三日 星期二 天晴
  • 八月十四日 星期三 天晴又時小雨
  • 八月十五日 星期四 天晴時小雨
  • 八月十六日 星期五 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