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訊 [第453期]:翻生 前行 文訊四十

點閱:1

作者:文訊雜誌社編著

出版年:2023.07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附註:月刊

本期內容簡介

《文訊》成立至今(1983~2023),40年間,正是臺灣社會變動最遽的年代:解嚴,兩岸開放探親,野百合學運,總統民選,政黨輪替,太陽花學運……,人心浮動,政經局勢詭譎,文化浪潮流變,加上《文訊》誕生的背景特殊,一路走來,難免崎嶇跌宕。
  創刊40周年,對於我們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儘管此時此刻,經營紙本文學、文化媒體,面臨的挑戰更鉅,但我們始終不曾棄守,也沒有妄自菲薄,在艱困中仍維持一貫的水準及對文學的熱情。我們努力做到當年成立《文訊》的初衷:服務文藝界,努力紀錄、保存作家、文化人一生創作的精華,以及成為影響世世代代知識分子的重要人文刊物。
  本期專題,邀集了40位文化人、出版家、學者、作家參與,年齡層分布資深的少,中壯代、年輕世代居多。因為我們一直提醒自己,要多聽年輕的聲音,這也是《文訊》可長可久的未來,維護珍貴的傳統外,更要加速腳步,推陳出新,日新又新。
  林載爵先生認為「《文訊》就是一部臺灣當代文學史」。前國家圖書館編纂、著名文學史料家張錦郎先生說「《文訊》雜誌一年的資料,就構成編一本臺灣文學年鑑的材料了」。
  專題企畫,皇皇80頁,承載的何止各方40人的勗勉、鼓勵與期許。40年築基底,滿懷感恩,我們將繼續前行。
雜誌簡介
 
《文訊》雜誌創刊於1983年7月1日,發行逾30餘年。2003年5月3日,《文訊》改隸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持續發展迄今,基金會成立宗旨在於保存、研究、傳播、發揚台灣文學。
 
基金會所發行之《文訊》雜誌,為關心新書資訊、出版動態、閱讀環境的優良人文雜誌,重視人文史料的蒐集、整理及研究,提供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同時結合國內從事現代文學研究的作家、學者,共同為現代文學的發展貢獻心力。由於長期的累積及用心,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不但已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更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檢驗指標。
  • 編輯室報告
  • ︱特別報導︱書的故事,總要有人一直說下去――「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臺灣獨立書店的接力與生命力」座談側記
  • ︱談文論藝︱〈刀割泥隨筆〉血氣之復振――少女維特楊佳嫻
  • ︱我們的文學夢︱寫成一棵開花的樹——彭數君的文學夢
  • 全球華文文學通訊
  • 【島嶼串流】宜蘭、基隆、臺北、桃園、新竹、苗栗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