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內容包含多媒體有聲書

做伙來耍紙 [有聲書]

點閱:1

作者:石晏如主編

出版年:2019

出版社:愛智

出版地:高雄市

集叢名:在地文化系列 愛智台灣館

格式:JPG

頁數:48

ISBN:9789576085413

適用對象:4-7歲親子共讀, 8歲以上自己閱讀

分類:兒童學習  有聲書  

  紙有各種材質和樣貌,生活中無所不在。文化中也豐富且迷人:從節慶習俗中的紙製品認識台灣文化;再從剪紙、糊紙等藝術中,看見台灣傳統工藝的全新展現。

  紙是幼兒學習過程中經常使用的素材,因此本書首先引導幼兒探討、觀察紙在日常生活中的多樣化用途與功能,再觀察、體驗台灣文化中「紙」呈現的多元樣貌。

  「紙」在台灣的常民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節慶及重要儀式中都會使用到,例如:新年的春聯與壓歲錢、婚禮裝禮金的紅包袋、喪禮裝奠儀的白包袋、嫁娶時張貼在家中的雙囍字等等。還有在台灣早期物質缺乏的年代,許多兒童玩具都是紙張製作的,例如:尪仔標、紙娃娃、紙燈籠,還有千變萬化的摺紙,都是令阿公阿嬤回味無窮的玩具。本書藉此介紹種種與紙相關的風俗與紙玩具,讓孩子對傳統文化有更深一層認識。此外也介紹傳統客家人基於造字不易及文字是神聖化身的緣故,會將寫有文字的紙張集中收到專門燒字紙的「聖蹟亭」、「惜字亭」中焚燒,稱為「送聖蹟」的習俗,培養孩子愛惜資源的觀念。

  紙的發明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奇妙的改變,也創造出無限的藝術價值,台灣的糊紙工藝(紙紮)便是當中佼佼者,這項傳統民間手藝依照使用場合可分為歲時祭神、喜慶節日、弔喪禮儀,不僅有深遠的文化底蘊,更有豐富的藝術創意,只要運用簡單的工具和材料,便能製作出千變萬化的手工藝品,有花燈、燈籠、花炮、風箏、祭品等,欣賞書中的紙藝,能體驗傳統之美,豐富幼兒的美感經驗。
作者簡介

石晏如

  1971年出生的豬小妹,喜歡看書寫字喝咖啡。
  • 【福爾摩沙頌】不「紙」是這樣……
  • 【歡喜唱歌謠】送予你
  • 【鬥陣聽故事】老先生的謎題
  • 【來講俗語】白紙寫烏字
  • 【福爾摩沙頌】節慶中的「紙」
  • 【台灣好所在】生活創意王
  • 【咱來耍】童玩(竹敢)仔店
  • 【歡喜唱歌謠】報紙變變變
  • 【寶島美術舘】紙藝達人
  • 【台灣好所在】敬字惜紙
  • 【大手牽小手】紙真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