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女礦工:海山煤礦,與一位社會學家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

點閱:1

其他題名:海山煤礦, 與一位社會學家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 海山煤礦與一位社會學家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 海山煤礦與1位社會學家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

作者:戴伯芬 著

出版年:2024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春山之聲:057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ISBN:9786267236871

EISBN:9786267236833 EPUB; 9786267236826 PDF

分類:社會學  

附註:附錄: 張曾桂生命歷史年表與礦業大事記

臺灣最後一代入坑工作的女礦工
逆來順受、刻苦耐勞──她一肩扛起整個家,是整座礦山的母親
記錄海山煤礦從昭和年代山本炭鑛創建至戰後李家承接的變遷史
拚死掘進、地底求生──


一九八四年礦災
四十年後,傷痕仍在
獲第一季「在場.非虛構寫作獎學金」作品

本書是社會學者戴伯芬教授對自己阿嬤的近身素描,同時也是對戰後勞動女性生命的紀錄。
阿嬤張曾桂十六歲就進礦坑工作,身高不到一百五十公分,每天推著沉重的臺車,赤腳工作,穿梭於漆黑的坑道之中。夏天坑內溫度達四十度,衣服總是被汗水以及坑內積水浸溼,月經來時也無法更換衣褲,用破布墊著繼續工作,經血外露的難堪成為礦坑女性工作日常。女性進坑之外,也做坑外雜工,男人做的她們做,男人不做的她們也做,但是薪水總是遠遠低於男性,工時又經常高於男性。除了礦場勞動之外,她們也負擔起家庭中打掃、煮飯、洗衣、帶小孩、照護公婆等再生產工作。不被看見的女性礦工,是哺育整座礦場的母親。
一九五八年,媽祖坑瓦斯爆炸,張曾桂的丈夫張祿當場死亡,留下婆婆、三名幼子以及一名遺腹子,張曾桂一肩擔起養家活口的重任,沒日沒夜地工作。礦村包工頭鄧進發同情她的處境,對她照顧有加,兩人相互扶持,未有正式名分。無法白首偕老是礦場女性的宿命,六十餘歲的鄧進發死於塵肺病,張曾桂又多了兩個嗷嗷待哺的幼子,暫時轉至工地持續為家人拚搏。
一九八四年,臺灣礦業史上最黑暗的一年,六月二十日海山礦災,七十四人死亡;七月十日煤山礦災,一○三人罹難;十二月五日,海山一坑礦災,九十三人非命。一九八九年開始,臺灣礦場陸續關閉,礦業終於走入歷史。當臺灣社會逐漸從礦災的集體創傷中復原,有些倖存礦工仍飽受塵肺病之苦,礦災家庭的子弟也還在痛苦、貧病中掙扎。
本書不僅挖掘臺灣最後一代女礦工的故事,刻劃礦場女性的勞動與精神樣貌,也描繪從日治山本炭鑛至戰後海山煤礦,一段不該被遺忘的臺灣礦業變遷史。

戴伯芬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著有《學術這條路:大學崩壞危機下,教師的危機與轉職之路》(大家出版,二○二一)、《社會極化:比較新加坡、香港與臺北》(Social Polarization: Comparing Singapore, Hong Kong and Taipei, Germany: Lambert, 2017);合著有《高教崩壞:市場化、官僚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群學出版,二○一五);編有《性別作為動詞:巷仔口社會學第二輯》(大家出版,二○一七)。

  • 作者序 歷史與生命斷層的修補
  • 後記
  • 附錄 張曾桂生命歷史年表與礦業大事記
  • 版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