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課程發展與設計
點閱:16其他題名:Development and design in primary schools
作者:陳聖謨等著
出版年:201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 智勝文化總經銷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ISBN:9789862661420
分類:教育  
附註:部分內容為英文 版權頁英文題名: Development and design in primary schools
內容簡介
國民核心素養與小學課程發展
核心素養是國民為適應新世紀社會的生活必備涵養,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國民核心素養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的課程實施與教育改革焦點。國民核心素養對中小學課程發展可發揮引領的作用,核心素養的養成也應透過中小學的學科課程的設計、實施與評量,始能落實。本研究分別探討核心素養的概念與內涵,瞭解世界主要國家培養國民核心素養的推動策略,並進一步聚焦在6至12歲的小學教育階段的核心素養之課程發展任務,分別提出小學階段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課程組織、教學策略、課程實施與評鑑及學習評量原則等相關要點。期待教育工作者能順應培養國民核心素養的國際潮流,共同為培養新世紀的國家人才與世界公民全力以赴。
國小全球化課程融入社會領域的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面對全球化趨勢影響之下,企圖以統整課程的方式將全球化課程融入國小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之中。因此,本文首先由全球化趨勢與反全球化運動的背景與發展脈絡加以探討;其次分析全球化課程的核心概念及發展,並試圖以一則國小六年級全球化課程融入社會領域的實施歷程為例,提出分析與自我反省;最後探討課程設計與實施的成效及所面臨之問題。\r本研究係由一名教育大學教授和現職國小教師協同完成,以行動研究的方式探討國小全球化課程融入社會領域教學之歷程,研究者以觀察、訪談、文件蒐集、省思札記等方式,從中蒐集相關文件資料,並進行資料的整理及分析。希望建構本土的全球化課程作為教育人員與課程編制者發展與統整課程之參考。
原住民族小學民族教育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
本研究旨在觀察一所太魯閣族原住民學校發展民族教育課程的過程,以理解當前原住民民族教育課程的實施情形,研究方法採文獻分析法及個案研究法。全文內容共分五部分,首先說明研究的動機與目的;其次探討民族教育課程的相關理論與研究;續次說明研究方法與歷程;接著呈現個案研究資料的分析結果與討論研究發現;最後則為結論與建議。研究結果顯示,太魯閣族原住民學校的族群文化課程,在課程形式方面包括: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及潛在課程;在課程實施方面:採自編教材、融合式課程與附加式課程,以及課程實施的困境。本研究並依研究發現提出改進原住民族學校發展民族教育課程的建議。
國小實施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策略之調查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教育人員對實施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的意見及不同背景變項間的差異情形,包含:參與評鑑機制設計人員、實施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的方式、實施學校內部評鑑的方式、評鑑小組成員、實施評鑑前的準備工作、評鑑結果的運用、評鑑資料的蒐集方式及實施評鑑時會遭遇到的困難等。以高雄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校長、主任、組長、級任教師與科任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次數分配、百分比及卡方檢定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根據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若干建議,俾供學校、教育主管行政機關參考。
兒童所知覺的課程及其課堂生活探究
課程改革的大旗揮舞了多年,究竟兒童對課程知覺為何?兒童在學校如何過生活?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四點,孩子如何經驗課程?如何覺知課堂?課堂是孩子在學校生活中停留最久的地方,兒童在課堂的身影與心理的狀態,很少主動告訴成人,而成人也鮮少進行理解。本研究透過訪談四所小學96位學生,了解兒童所知覺的課程及其所經驗的課堂生活。研究發現,兒童對不同學科有既定的刻板印象,而教師的教學流程,兒童也都心知肚明;兒童的上課生活充滿著被控制與無奈,他們能做的是勉強自己去面對;少部分的課堂生活則有著好奇與探索,引領孩子更寬廣的學習。兒童對課程的喜好,除了內容因素,也和學習的方式有關。而在課堂生活方面,常常是喜悅與恐懼參半,有意義的學習與填充式學習並存。從本研究所得也讓我們看見,即使課程政策推動強調學生中心與主動學習已經行之多年,但是,實際的教育現場還是有一大段努力的路要走。
作者:(按章節順序排列)
陳聖謨、郭玉霞、郭至和、周水珍、丘愛鈴、官孟貞、陳美如
本書為課程研究歷年經典論文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