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臺陽」為「臺灣」之雅稱,在清代有翟灝的《臺陽筆記》、日治有王松的《臺陽詩話》以及「臺陽美展」的舉行,都足以展現臺灣歷史藝文之特色。「臺陽文史研究學會」成立於2015 年1 月,由50 多位對臺灣文學、歷史、語言、藝術、宗教、哲學等各個面向有興趣的中生代與新生代共同組成,會員跨越了七個縣市。
成立至今,除固定兩個月發行一次的電子報之外,又分別於5 月舉辦「府城文學踏查:飲食與物產」,8 月舉辦「齋堂‧漢學‧女詩人── 紫霞堂身心靈研習工作坊身心靈工作坊」以及「臺南建城290 週年」專題講座及踏查,9 月舉行「乙未臺灣:漢、和、歐、亞文化的交錯學術研討會」,10 月舉行「噍吧哖100 週年專題講座」,12 月舉行「數位人文研習營」……充分展現了臺陽文史研究學會的多元性與充沛能量。成立滿一週年之後,我們的運作漸趨成熟,在眾人期待下,終於如原先計畫,創刊了《臺陽文史研究》。
有別於《臺陽電子報》的平易、大眾化,《臺陽文史研究》以學術性的著作為主;但是,來稿不只限於研究論文,凡是臺灣文史、藝術、宗教、語言相關的研究議題、評論、活動紀要都歡迎投稿。本刊希望擺脫機關刊物的形式,成為臺灣文史社群共同的刊物,提供學界一個發表研究成果的平臺,也希望透過學術論文、研究訊息與更多學界人士交流,讓跨領域的臺陽文史研究學會走出一條既活潑又穩健、既平易又深刻的寬廣道路來。歡迎對臺灣相關研究議題有興趣的朋友踴躍投稿,共襄盛舉。
章節
- 1. 創傷時代的超越時間:乙未之際基督教在臺灣的敘事詩學
- 1. Transcending Time in the Traumatic Age: Christian Narrative Poetry in Taiwan During the Era of 1895
- 2. 日治初期在臺日人漢詩文的「理蕃」書寫及其意涵
- 2. The Writings and Meanings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Written by Japanese in Taiwan about the Control of the Aborigines During the Early Japanese Colonial Rule
- 3. 晚清至乙未割臺前宦遊文人的養生觀與衛生知識──以蔣師轍《臺遊日記》為例
- 3. The Life Nurturing Concepts and Health Knowledge of A Royal Traveling Scholar in Qing Dynasty before Japanese Invasion of Taiwan (in 1895): Using Chiang Shih-Che’s Taiwan Tour Diary as an Example
- 4. 從世代論集體記憶的變遷──以臺南神社和林百貨屋頂神社的傳講為討論場域
- 4. Examining Changes in Collective Memory from the Aspect of Generations: Taking the Storytelling in Tainan Shrine and Hayashi Department Store Shrine as Examples
- 5. 帝國邊緣之島嶼焦慮:西川滿《臺灣縱貫鐵道》之乙未臺灣形象
- 5. Anxiety of the Island on the Margins of Empires: On Images of Taiwan in the Year of 1895 in Nishikawa Mitsuru’s Novel Taiwan Jyukan Tetsudou (Taiwan North-south Rail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