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 2016/07/18 [第1021期]:他是神操作還是獨裁者?

點閱:30

作者:今周文化編輯部編著

出版年:2016.07

出版社:今周文化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30

本期內容簡介
 
他是神操作還是獨裁者?
 
央行決策真相解密
 
外匯存底越高,並不代表政府越有錢新台幣阻升不阻貶,其實救不了經濟長期干預匯率,造成低薪與人才外流
 
獨家》央行前理事 揭開「一言堂」內幕
你不知道的央行總裁彭淮南⋯⋯
 
很多題目的發想,往往來自於一個簡單的﹁為什麼﹂。﹁美國聯準會理事有鴿派、鷹派之分,但我們央行理監事會議,為什麼總是﹃一致決議﹄?﹂多年前,記者一個有意無意的發問,是本期封面故事的源起。為了尋找答案,同仁在採訪中央銀行相關新聞,或與學者專家訪談時,常會藉機探詢央行決策的真實過程,以及各界對台灣貨幣政策的正反評價。然後,一個簡單﹁為什麼﹂,逐漸變成了更大的問號;記者好奇:﹁學者專家們私底下對央行抱怨不少,但為什麼真要報導時,卻總是沒人願意具名受訪?﹂貨幣政策是引導國家經濟走向的重要因素,與全民生活切身相關,是個理所當然、不折不扣的公共議題,應該受到廣泛的討論;但在當前的台灣,不但央行內部總是﹁一致決議﹂,連外部學者也少有意願站出來公開評論。
 
至此,記者的好奇,已經不只是個問號,更是一個深沉的驚嘆號!在公民意識崛起的今天,與日常民生乃至國家經濟高度相關的貨幣政策,竟然全無公眾討論的氛圍。甚至,本次我們針對一般民眾與學者專家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或許因為長期缺乏多元的討論,民眾對貨幣政策效果的判斷,已經存在謬誤與迷思。
 
本期封面故事,就是要揭露這個驚嘆號背後的真實原因。尤其,台灣經濟正處於史上罕見的幽暗
低潮,又被美國唯一點名是干預匯率國家,未來甚至可能影響加入TPP的進程;這些迫切危機,都與貨幣政策息息相關。要扭轉困境,檢討過去是必然,而先決條件,是要讓央行的決策過程走出密室,讓
貨幣政策恢復﹁公共議題﹂的本質。
 
好消息是,即便願意具名的受訪者仍然有限,但這一回,央行的前理事、前副總裁都願意現身說法,他們點出了外人難窺究竟的央行內部問題,也提出了具體建議,值得一讀。

《今周刊》最專業的財經雜誌
 
產經訊息的先驅
十餘年來,《今周刊》持續報導第一手的財經資訊與產業動態。從國際趨勢、政治經濟情勢、產業動態到個人投資、理財規劃及社會文化資訊,《今周刊》都由最專業的新聞團隊為讀者揭露最新的變化與發展。
 
國際大師的認同
國 際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日圓先生神原英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菲爾普斯(Edmund S. Phelps)、亞洲經濟學家陶冬、中國經濟學者胡祖六…都曾應《今周刊》邀請赴台演講,開展台灣讀者的國際視野。
 
專家名人的思想
在 專家部分,除了有《今周刊》發行人、台灣知名財經專家謝金河每期提供獨到見解外,更邀請了Mr. Taiwan-谷月涵、經濟趨勢大師陶冬、知名商管學者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以及王偉忠、劉黎兒、黑幼龍、呂宗耀等各界名人撰寫專欄。讓讀者 能透過專家的眼睛,看到產經發展的脈動。

  • Inc. 他是MIT老師、旅遊網站大亨 卻每周兼差 特斯拉車主開優步 找創業好點子
  • 焦點新聞 德銀單季巨額虧損 義國老銀行股價跌80% 一堆爛攤 負利率風暴將席捲歐洲?
  • 焦點人物 專訪》她,說服各國強權起訴戰犯 獲唐獎法治獎 一個溫柔大媽 扳倒屠夫總統
  • 特別報導 三次會議紛紛擾擾 金管會前主委王儷玲的建言 回歸財務數字 讓年金改革理性討論
  • 高科技 安霸擁核心技術 GoPro、Google不能沒有它 台大生矽谷創業 成全球影像晶片霸主
  • 話題人物 她寫的書,被哈佛商學院列為必讀 台灣媳婦史宗瑋 變星巴克最年輕女董事
  • 有一天.One Day 他用假貨幣 讓巴西變身金磚四國
  • 今選 海豹部隊指揮官 教你帶人要帶心 別只挑毛病!主管要懂得給回應
  • 健康人生 醫師呼籲 會燙舌最好放涼一點 喝逾65度熱飲 當心食道癌找上你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