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精采內容
【封面故事】老藍男 不行了!
家裡沒大人,財政部「管不住」
林全親戰缺電危機,「李大人」卻頻找次長代打
【司法事】檢察官管調查局,蔡清祥要加強行銷讓調查局走出去
【政治事】防直升機採購案發爐,馮世寬笑罵由人
【焦點】老馬庭上戰蔻姐,眼神對殺連珠炮
【焦點】蘇治芬低調赴越想得什麼「虎子」
【財經事】劉文治「賺」最大,為何還喊冤?
【封面故事】「老藍男」內閣不行了!
大老闆的越級關心
讓「大牌閣員」更冷落二老闆林全
「老藍男」閣員中看不重用的批評,原本被認為起因於綠營陣營內茶壺裡的風暴,
因為搶位不成,心生怨懟;不過,經過兩個多月執政「實驗」證明,竟不幸被一語命中!
這是巧合?還是命定?
幾樁英全政府的重要政策,從「一例一休」、「重啟核一」、「亞洲矽谷」……,
暴露出一堆「老藍男症頭」,導致政策頻頻「走鐘」,
這些全都回饋成為對林全內閣的負面評價,民調激烈震盪。
從林全的從政紀錄,他曾被視為是能言善戰、最懂捍衛政策的高人氣閣員,
為何成為閣揆之後,帶不動這群「老藍男」?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