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
點閱:468其他題名:台灣教育的缺與盲
作者:楊照著
出版年:2015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教養生活:CU40
格式:PDF,JPG
ISBN:9789571364612
分類:親子教養  
內容簡介
楊照首次深入分享女兒德國教育經驗!
教育不只是教會孩子「別當混蛋」、「別當壞蛋」,
更要教會孩子「別當不懂生命樂趣的笨蛋」!
德國教育不崇尚名校,卻有全球最頂尖的人才!
幫助孩子發掘「天賦」,而不是「天才」;
找到「職志」,而不是「職業」!
青春是準備盛開的花朵,
在扭曲的教育政策下,台灣孩子的青春只剩下考試,
沒有生活的青春,如何知道生命的美好,
享受豐富世界帶來的樂趣,吸飽盛開的養分?
小時候,每當做數學作業、化學作業做的很煩時,女兒常會問楊照:「幹嘛要學這些東西?我們將來會用到嗎?你現在有用到國中學的代數、幾何或化學元素表嗎?」但一年的德國經驗她得到的答案是:如果用德國的方式學,她就不會生出有沒有用的懷疑。因為在德國,數學、化學中等資質的小孩,可以了解數學、化學內部的道理,知道這些道理管轄了許多現實的事物,而這樣學到的數學、化學,會深深留在腦中,不會從這次考試到下次考試就忘掉了。而且她無論如何沒有想到,竟然是在德國,以她才學了一年多的德文,讓她認識了文字、文學迷人之處。
國二唸完,楊照的女兒去了德國。透過女兒,他看到的教育現場,多了一個比較對象。離開台灣本位,離開「正常」本位,他痛苦地發現了台灣教育許多硬是被當做「正常」的「不正常」。要使得台灣教育可以變得不一樣,他相信,只能從這個社會願意看見「不正常」,承認「不正常」開始。楊照在這本書中,試圖從不同角度、選擇不同切入點,一一指出他覺得「不正常」,不該被輕易「正常」待之的現象。
德國是這樣教孩子的:
◎側重開發、探測每個孩子具備的特殊熱情和能力,透過實習,讓孩子在中學時就找到自己內在的呼喚,及早磨礪自身的技能。
◎沒有公認最好的大學,不強調大學的縱向排名競爭。從技職到大學,每所學校皆有其不同的特色,提供不同性質的教育內容,有的是蘋果、有的是橘子,不用單一的標準衡量、排序學校。
◎德國也考試,而且考得很多。但德國不考輕易可以查得到的東西或是背誦能力。數學不考求得的答案,而是考如何分析、用什麼方式處理問題的「意見」。
◎德國上學時間比台灣少,科目卻比台灣多。上課不是聽老師單面、權威教導,而是由學生發表意見,進行意見交流激盪。形成這些意見所需的學習,學生要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安排、進行。
◎德國老師教的是知識的道理,是取得知識、思考知識的方法,而不是知識本體。知識的本體,要學生自己追求、累積。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及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在News 98及Bravo 91.3主持電台節目,在「誠品講堂」、「趨勢講堂」、「敏隆講堂」、「93巷人文空間」開設長期課程。
著有:《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尋路青春》《我想遇見你的人生》《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後台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想樂》《還原演化論》《頹廢、壓抑與昇華》《永遠的少年》《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推理之門由此進》《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