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 [第142期]:勇氣心理學

點閱:193

作者:經理人編輯部編輯

出版年:2016.09

出版社:巨思文化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附註:月刊

本期內容簡介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人生的三道習題:愛、交友與工作

先承認,大學修過普通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記得佛洛伊德和榮格的「名字」,但是對阿德勒真的一點印象都沒有,搞不清楚究竟是課本沒教,還是我自己忘得一乾二淨。

得知阿德勒和佛洛伊德、榮格是精神分析三巨頭之後,我更懊惱自己的「無知」了,如果有一個人在心理學界這麼重要,怎麼會幾乎一無所知。

以上的煩惱,以及連帶產生的好奇,都源於《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久據暢銷書排行榜,逼使我覺得就算它是很大碗的「心靈雞湯」,也要端來喝一口,了解一下當前讀者的口味。書裡一開頭就提到阿德勒是「不為人知的『第三巨頭』」,顯然至少在日本,有很多人跟我一樣,不太知道阿德勒心理學(Adlerian Psychology)的存在。

阿德勒被稱為「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之父,不過這裡說的個體,其實是很「社會」的,指一個人的身心整體,也包括他與他所在群體的關係,而且每個人的渴望和人生目標,都是歸屬感和感覺自己很重要。

有別於佛洛伊德主張人的一切都是由性和性欲決定,阿德勒認為人終其一生都必須和3股力量搏鬥:社會(社交的;societal)、與愛相關的(love-related)和職業(vocational)。換言之,人是社會性的存在,而這似乎也埋下了「煩惱」的根源,也難怪阿德勒會說,「想過著沒有煩惱的生活,除非宇宙中只剩下自己。」

正因為「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像是親子、夫妻、職場、戀人、家人、朋友等等,難道擺脫這些羈絆,人的煩惱就消失了嗎?還是其實你會更煩惱?

剛開始嘗試用阿德勒的眼鏡來看待人生的課題時,頭腦需要轉一下。在《被討厭的勇氣》裡有這樣的例子:「因為我父母離婚,所以我不相信婚姻」「因為我的學歷低,所以無法成功」,在阿德勒看來,這種因果推論只是逃避的藉口,其實前者就是「不想結婚」,後者就是「不想工作」,這類想法都只是試圖掩飾自己真正的「目的」或意圖。

用阿德勒的話說,「從小被罵到大的人,不一定會變成個性陰沉的人。究竟是接受父母的想法,還是將父母視為負面教材,取決於『自己的意思』。」《接受不完美的勇氣》一書裡,也提到類似情境,當一個人埋怨說「最近情緒低落,忙到沒辦法休假,好想偷閒一下……」,其實不過是想向他的聽眾,強調自己很忙。畢竟人生的決定權在自己身上,換個角度解釋的話,是不是自己不想休假、不懂得休閒,而不是根本放不了假。

同樣的道理,當你口口聲聲忙到沒時間陪家人、跟朋友見面,會不會某種程度可以說,你其實不太會經營婚姻、也沒覺得朋友很重要,所以才拿工作忙當作託詞,工作不真的那麼忙,你也沒有真心想當個工作狂。

我對阿德勒的認識還是非常有限,但是我至少記得了一件事:人的言行想法都是一種選擇,我們會做出對自己「有用」(useful)的選項,不管是憤怒、自卑、逃避、驕傲、害怕被討厭,都是因為這些武器可以讓我們大有理由去做某些事,或不去做某些事。

總編輯 齊立文

雜誌簡介

企業經理人必讀--[卓越雜誌]

卓越雜誌-多次榮獲新聞局金鼎獎「最佳刊物」的肯定,是個第一時間提供經濟知識領域的資訊刊物。

卓越雜誌-創刊於1984年9月1日,已有20個年頭了,並以產業趨勢為經經,及工商管理為緯,並始終以「知識經濟雜誌的第一品牌」自許。而卓越雜誌-的讀者群為中產階級及知識份子,尤以25-30歲才經、科技、及企業經理人為主。

  • MBA@Of ce 辦公室商學院
  • 管理實務相對論/ 拆解企業國際化密碼 選對海外市場建立品牌,經營模式貼近在地化文化
同書類書籍